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文化>正文

江北古詩探秘:倚欄頻北望 雄鎮擁金沙

2017-06-13 13:13:58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董健雄

【文化標題摘要】【區縣聯動】【江北】江北古詩探秘:倚欄頻北望 雄鎮擁金沙【區縣聯動】江北古詩探秘:倚欄頻北望 雄鎮擁金沙

北濱路邊這塊露出水面的壩子就是當年的鶯花磧,鶯花渡就在這裡。記者 謝智強 攝

【文化標題摘要】【區縣聯動】【江北】江北古詩探秘:倚欄頻北望 雄鎮擁金沙【區縣聯動】江北古詩探秘:倚欄頻北望 雄鎮擁金沙

清代鶯花渡古地圖。江北區文聯供圖

  “倚欄頻北望,雄鎮擁金沙。江隔襄樊界,星繁博望槎。笙歌雖自沸,風氣不為奢。尤羨神明宰,城中放早衙。”

  古代的江北城是什麼模樣?這首清代詩人傅嶠的《江北鎮》給出了答案:雄偉的城鎮被金色的沙包圍,嘉陵江把渝中半島和江北城隔開,透過樹杈就能看見天上繁星點點……

  奔騰的嘉陵江從重慶川流而過匯入長江,嘉陵江的兩岸分別是渝中半島和江北城。相傳,商周時期便有巴人在江北城定居。據史料記載,東漢時江北城曾被設置為北府城,此後一段時期無城垣記載,直至清代,才有關於道光八門石城、咸豐十門石城的記載。

  因此,江北城與渝中半島一樣,歷來就是重慶曆史上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留宿或駐足之地,並留下了不少詩作。

  郡治江州巴水北 詩作多依水而興

  江北城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處,自古就有巴人在此定居。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甘橘宮,今北府城是也,後乃還南城。”

  “漢代時的江州即現在的渝中區,而巴水指的是嘉陵江,北府城應該就在如今江北區江北嘴至劉家臺一帶,是巴郡郡治所在地。”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吳濤介紹。

  另一方面,江北城歷來是重慶江山形勝之地。據《江北廳志》記載,江北城“左觀音梁綿亙江中,右岸石壁陡立,迤儷江岸,夾束江水,宛然迥然”。

  行政中心的優勢,獨特的地理位置,天然的旖旎風光,讓江北城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創作詩詞歌賦的“樂土”。那麼,描寫江北城的古詩有多少呢?

  江北區文聯副主席、區作協主席姜孝德告訴記者,2011年,當時的江北區文廣新局、區文化館曾策劃、編輯並出版了一本《重慶江北歷代文學作品選》,然而,其中涉及辛亥革命以前創作的反映重慶的詩歌僅有50余首。

  根據《重慶江北歷代文學作品選》記錄,描寫江北最早的詩歌是漢代的《刺巴郡守詩》:“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語窮乞請期,吏怒反見尤。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為。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

  姜孝德介紹,這首詩出自《華陽國志·巴志》。主要描述的是,東漢桓帝時期,河南李盛仲為當時的巴郡太守。李盛仲貪財,實行繁重的賦稅,人民苦不堪言,便有詩人寫下這一首譏諷他的詩。

  但姜孝德表示,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在此之前是否還有描寫江北的詩歌?由於史料不足,這些問題已無從考證。

  記者在尋訪過程中還發現,在江北區如今僅存的這一部分古詩詞中,大部分與長江、嘉陵江等水脈有關。例如,明代詩人王廷相在《大洪江》中寫道:“大江日東注,客興淩蒼茫。沿回層嶠底,出入白雲鄉……”清代詩人余德中在《過明月峽》中吟誦:“花影照江流,春風香滿舟。輕帆懸急峽,明月認高秋……”

  “明清時期,大量移民進入巴渝地區,促進了重慶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文人墨客多是從水路進入重慶,描寫視角往往是站在船上遠眺江北城,抑或從渝中半島瞭望。因此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出現了一個高潮,可以説是依水而興。”姜孝德介紹。

  香國寺內有乾坤 文人題咏詩作豐

  “在明清時期的詩歌中,香國寺是文人墨客們最重要的創作源泉。”姜孝德説。

  記者也發現,在江北區僅存的幾十首詩歌中,以香國寺為創作對象的詩歌就多達14首,這些詩歌幾乎全集中在清代。例如,王清遠的《上元日遊香國寺》、羅守仁的《再遊香國寺》、宋煊的《香國長春》、張宗蔚的《春日遊香國寺》等等。

  “香國寺在哪兒?可能很多人都答不上來。它就在今江北區華新街附近。”姜孝德介紹説,香國寺建於明萬曆年間,位於今嘉陵江大橋下游北岸500米處,華新街西側,曾是明清時期重慶近郊的一大名寺,文人題咏甚多,尤其在清代,關於香國寺的詩文創作達到了頂峰。

  香國寺究竟有何魅力,讓如此多的文人“競折腰”?

  據《江北廳志》記載,“寺中林木茂密,梵宇清幽,花黃竹翠,四時皆春,為覽勝者必至之區。”可以想像,當時香國寺景色醉人,環境清幽。

  清乾隆年間,時任巴縣知縣的王爾鑒聽聞香國寺是江北鎮的名勝,慕名遊覽。時值八月,桂花正開,寺僧取出剛寫的桂花詩請王爾鑒指教。兩人一邊品茶,一邊談詩論文,很是投緣。

  事後,王爾鑒寫下了《八月二日香國寺僧恒送桂花詩以眎之》一詩,來記述這次香國寺之行。詩中説:“傳聞香國寺,岩桂早花開。欲遣吳剛去,相將老納來……”

  香國寺的夜景在當時也堪稱一絕。清康熙年間,詩人龍為霖在《宿香國寺》一詩中就曾這樣寫道:“把炬尋山寺,江幹一線通,高樓停月小,疏竹倚天空。香篆浮金鴨,燈花綴玉蟲。坐談清凈理,茗飲聽松風。”

  跟隨古代詩人們的腳步,記者近日前往嘉陵江大橋下尋找香國寺。然而,詩中所描繪的秀麗風光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即將拔地而起的高樓。

  “寺廟早就不在咯!”在華新街住了近30年的陳敏得告訴記者,他曾聽父親説過,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香國寺一名還標注在重慶市區地圖上。上個世紀60年代,重鋼三廠擴建時香國寺被完全拆除。如今,重鋼三廠已拆遷,廠址已用作民、商建築。

  鶯花磧上鶯花渡 文人墨客鬥詩樂

  從清乾隆到同治年間,幾經改版的《巴縣誌》城圖和縣轄區圖內,很多地名發生過變化,唯獨嘉陵江北岸一個叫“鶯花渡”的地名始終沒變。

  鶯花渡之名,從字面上看,在重慶眾多剛性、直白的地名中確實與眾不同,清雅脫俗,很有點江南水鄉的韻味。

  “鶯花渡,顧名思義是嘉陵江岸的一個渡口、碼頭,其歷史記載可追溯到明朝,所以又叫‘鶯花古渡’。”姜孝德介紹,鶯花渡位於嘉陵江北岸,其位置大致在今天的金沙打鐵街至劉家臺一帶。

  清道光《江北廳志》對鶯花渡的描述為:“廳岸金沙門過巴縣臨江門。”可見鶯花渡在以前是出重慶城前往江北北部腹地的必經之路。

  鶯花渡有何過人之處?有一種説法是,鶯花渡口有一塊磧壩,所謂磧壩,就是淺水中的沙洲。每年春末到秋初的漲水季節,這塊磧壩就被淹沒于水下;秋末到第二年仲春枯水期,它便露出水面。

  磧壩露出來時,長滿了花草,各種鳥兒飛行其間,頗多情趣。明清時期,文人墨客喜歡到磧壩上飲酒鬥詩,久而久之便為其取了一個雅名“鶯花磧”,鶯花渡之名也因此而來。

  這種説法也得到了王爾鑒、姜會照兩位清代詩人的印證,他們都曾以《鶯花渡》為題,描繪了當時的場景。

  王爾鑒在詩中寫道:“春日渡鶯花,花香逐浪奢……”意思是春天到鶯花渡坐渡船,那裏的花香如波浪一般撲鼻而來。

  姜會照這樣寫道:“花發媚遊客,鶯啼歡酒家。春城環二水,野渡艷三巴……”意思是春天鶯花渡的鮮花開得嬌媚,遊人如織,商賈雲集,飛鳥縱情歌唱,這裡兩江環繞,雖是郊外渡口,但卻艷絕三巴(指古時的巴郡、巴東郡、巴西郡)。

  隨著城市的變遷,鶯花渡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漸漸被淹沒在歷史的煙雲中。“抗戰時期,重慶大量修建公路,毗鄰鶯花渡的劉家臺修建了車渡,鶯花渡便逐步被取代。”姜孝德説。

  如今,鶯花渡那曾經美麗的磧壩只剩下一片亂石灘,平日裏除去三五個釣魚人以外,很難見到其他人影。而“鶯花渡”這個充滿詩意的地名,也再無人提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