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文化>正文

敦煌學博士矢志研究大足學 立論首提“趙智鳳派”

2017-10-19 18:01:54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朱明達 | 責編:石麗敏

【文化 標題摘要】敦煌學博士矢志研究大足學 立論首提“趙智鳳派”

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員米德昉在查閱資料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舊式短褂、禪衣,沉穩寡言,每談到重慶大足石刻相關話題時卻變得滔滔不絕,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給人的第一印像是“專業”兩個字。

  甘肅人米德昉在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拿到歷史文獻學(敦煌學)博士學位後,于2013年10月來到重慶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也是重慶市大足區全職引進的第一個博士。

  短短幾年間,米德昉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足石刻學術研究當中,撰寫出多篇份量頗重的學術論文,在大足石刻研究領域另立新説,引起學界熱切關注。嗜好讀書的米德昉面對大足石刻這本厚書,越“啃”越熱愛,越深入越有自信。 

  投身佛教石窟藝術

  米德昉1972年出生於蘭州市永登縣。1994年,畢業于甘肅省永登師範學校,因突出的美術專長而留校任教。時光荏苒,倏忽間已至而立之年,米德昉深深感到學識淺薄與生活平庸的無奈,強烈的事業心促使他下定決心改變現狀。於是他毅然決定報考研究生。經過一段艱辛的備考,米德昉如願以償考取了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米德昉對宗教藝術有著深厚的興趣,研究生其間不僅讀了許多相關方面書籍,而且常常去當地一些明清時期的寺院實地研究,常常被一尊尊造型迥異的佛像、一幅幅手法不同的壁畫打動,為此流連忘返。

  2007年,米德昉與導師及同學十余人來到馳名中外的敦煌進行考察。雖為甘肅人,之前卻未來過敦煌。他第一次進入莫高窟,看到窟內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壁畫、靜穆莊嚴的佛像、慈悲柔情的菩薩、輕盈舞動的飛天、孔武有力的天王、流動飛揚的線條、異彩紛呈的色調……連連讚嘆:“太美了!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藝術!”

  自從這次與敦煌石窟有了零距離接觸後,米德昉對佛教藝術的熱愛與癡迷有增無減,雖然前面困難重重,他還是堅決的投入佛教藝術研究中。

  米德昉又一次將自己推向一個新的起點,路如何走下去?做佛教藝術研究,國內最具實力的學術機構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碩士畢業一年後,米德昉順利考入該所,著名的敦煌學專家,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寧強教授,作為他的導師。

  蘭州大學是研究敦煌學的重鎮,四年的博士學位攻讀過程中,米德昉受到了異常嚴苛的學術訓練,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米德昉蹲守在敦煌莫高窟一年多時間,最終完成一篇長達20多萬字的博士論文《敦煌莫高窟第100窟研究》。

  2013年7月,已經拿到博士學位的米德昉隨導師寧強教授在實地考察大足石刻時,被大足石刻所震撼。 此時,米德昉尚未確定畢業後的去向,急需高層次人才的大足石刻研究院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米德昉幾經思量,最後決定來大足工作。他覺著大足石刻是很理想的學術資源,會有更大的發揮機會。

  當年10月份,米德昉帶著妻女舉家來到大足石刻研究院,並於2014年元月正式入職。

  一心謀求推動大足學發展

【文化 標題摘要】敦煌學博士矢志研究大足學 立論首提“趙智鳳派”

米德昉在研究大足石刻佛像

  初到大足石刻研究院,領導對他寄予厚望,讓他擔任新組建的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牽頭做大足學研究工作。

  搞佛教石窟藝術研究是米德昉的看家本領,半年時間不到,米德昉即寫出了第一篇大足石刻研究論文,全文三萬餘字,發表在國內核心刊物上。一如他就讀博士生時的勤奮研究狀態,每天到北山看石刻,查閱文獻資料,記錄個人發現,每天工作都在15個小時以上。第一篇論文成型後,第二篇、第三篇論文接踵而至。來大足三年多時間,米德昉個人獨自撰寫的大足石刻研究論文多達10篇以上,不少發表在《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華夏考古》《四川文物》等核心期刊及各類國際學術研討會,米德昉的研究成果頗受學界矚目。

  隨著系列研究論文的發表,米德昉迅速成長為大足學的領軍研究人員,他受邀先後三次到台北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主題報告,這是大足學研究人員首次站在兩岸頂尖學術會議的講臺上。他還受聘擔任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中心特聘教授,為碩士研究生開設佛教美術與考古課程。

  除了自己帶頭研究,米德昉也借助研究中心這一平臺,為大足學研究營造良好氛圍。2016年,經米德昉建議大足石刻研究院創辦了刊物《大足學刊》,作為副主編的他成為該刊物的骨幹力量,徵稿、編輯等工作主要由他負責。在出版的第一輯目錄中,除了大足石刻研究院院同志的論文外,有來自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知名學者的作品,還有美國、日本及我國台灣地區的學者的文章。米德昉堅信這將快速提升該刊的研究價值和在學術界的地位,使其成為集中展示大足石刻和國內石窟研究的前沿雜誌。

  最近幾年,米德昉帶領研究中心的團隊負責編輯出版《大足石刻全集》,本套書屬於“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全集共十卷十八冊,工作量龐大,勘誤、注解、改寫、續編,米德昉絲毫不敢放鬆。他説今年年底該套全集將付梓上市,這不僅是大足石刻研究院的重要成果,也是石窟考古與藝術界的一大成果。

  2017年年初,大足石刻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申請成功,米德昉是申報工作的主要負責人。米德昉參考重點大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模式起草了大足石刻研究院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管理制度,並將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聘請相關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擔任合作導師,期望把該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打造成為重慶有較大影響力的科研機構。 

  學術研究中找準人生坐標

  米德昉的社會身份很多,包括學科帶頭人、大學老師、研究中心管理者。他是重慶市大足區政協第二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也是大足石刻研究會副秘書長,同時是敦煌學會會員。眾多身份中,米德昉最看重的是研究員身份,搞學術是安身立命之本,在大足石刻學術研究方面卓有建樹,是他從踏上大足這片熱土開始,就立下的宏願。

  看到寶頂大佛灣石刻,被牧牛圖、父母恩重經變相所吸引的時候,米德昉就注意到,與北方傳統的佛教石窟造像不同,大足石刻造型屬於典型的南方佛教造型體系,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學界通常認為的大足寶頂山石刻屬於柳本尊派,在走訪研究寶頂、中敖、安岳一帶的石窟後,米德昉大膽提出這種説法值得商榷,寶頂山石刻獨樹一幟、別出新意,其中趙智鳳功不可沒。

  “在趙智鳳年代以前,我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佛教菩薩石雕是沒有半身像的,因為佛家講究造像完整,顯出佛法神聖莊嚴的氣勢,而大足石刻有著眾多的半身像,這是獨特的,大足特色的東西。”米德昉提出,趙智鳳牽頭打造的大足石刻別出心裁,其創作思想、做法和柳本尊派區別明顯,顯然自成一格,可稱之為“趙智鳳派”。當然,“半身像”只是“趙智鳳派”的一個顯著標誌,米德昉還從其他細節中看出大足石刻與眾不同的部分,他將這些研究發現寫進論文裏。

  對大足石刻研究越深,米德昉想要解決與大足石刻相關的未解之謎的願望越迫切。“趙智鳳主持開鑿大足石刻的具體時間,工匠的組成、來源,連續開鑿70餘年的經費供養問題,都需要深入研究,給出有據可查的確實答案,這也是我最近研究的重點課題。”米德昉説道。

  為了完成這些學術研究計劃,米德昉幾乎不參加社會應酬,每晚臨睡前都要看學術期刊論文,讓自己保持靈敏的研究觸覺。

  “來大足,沒有虧,工作氛圍好,施展才能空間大,收穫太大了。”回首四年來的大足生活,米德昉感觸不已。為了搞好大足學,即便力量有限,也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時光。(圖/文 鄧小強 編輯 朱明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