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砥礪奮進履治水之責 改革創新擔興水之任——南岸區全力推行河長制守護綠水青山

迎龍湖濕地公園
長生河綜合治理
優質的生態環境
碧波盪漾的人居環境
長江南岸段 攝/段思晉
南岸區位於重慶長江南岸,依山傍水,仰擁“山城花冠”南山,俯臨長江、嘉陵江兩江,擁有23條河流體系、18座水庫。
在迎龍鎮馬頸村,從藍色的“河長公示牌”邊走過去,眼前就是整潔美麗的漁溪河,乾淨的水面上倒映著遠處河道管護員的身影。
與漁溪河一樣,今年5月開始,南岸區所有河流都在交通橋和河岸交叉處等顯眼位置共計設立118塊“河長公示牌”,公示區、鎮、村(社)河長姓名、職務、管理職責、河道起訖、管護目標、監督舉報電話等。
南岸區堅持自上而下、分級負責,細化明確“責任田”,分別落實區、鎮(街)、村(社)三級河長5人、15人、69人。建立“河長制工作問責追責”、“部門聯動工作”、“信息報送”等9項工作制度,先後開展“1+15”個工作方案(“1”即《南岸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總方案1個,“15”即各鎮街制定相應的河長制工作方案共15個)落實、河道綜合治理等專項督查,有力推動了河長制工作落地落實。截至目前,全區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體系已初步建成。
“河水流到哪,哪就會有人對其負責!”這是南岸區治水的承諾,“全面推行河長制就是要讓每條河都有責任人,出了問題責任一追到底。南岸區分級設立河長、分級建立河長會議制度、分級設立河長制辦公室。那些對河流‘負責’的人,就是從區到鎮到村的各級河長。”
翻開南岸區的河長名單,有區委書記、區長,也有鎮街黨委書記、鎮長、街道辦黨工委書記、主任和村黨支書、村主任。各級河長肩負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六大任務。
河長不是“冠名制”,而是“責任制”。河長雖然管的是一條河,但要解決的問題卻超越了一條河。因此,南岸區要求每一位河長簽承諾書、立軍令狀,確保一河(庫)清水。截至目前,該區從總河長-副總河長-區級河長-鎮街河長—村居河長已層層簽訂責任書78 份。
自上而下劃分“責任田”,壓實責任人。南岸區全力推進河長制以來,水清河晏已復來。
復一江清波,讓城市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