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二日,在南岸區廣陽島,二○一八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現場,一名小學生在剛剛栽種好的樹苗中間奔跑。記者 蘇思 攝
2月22日,合川區銅溪鎮紗帽村小安溪河邊,來自當地的河長及幹部群眾600余人揮锨提水忙著植樹,身後一排排樹苗迎風挺立。而這只是重慶市今春植樹造林的一個縮影,當日,全市有1萬多名各級河長分別在各區縣參加義務植樹。
紗帽村位於合川區規劃的三江濕地公園內,為使“泥不下山、水不亂流”,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人們在荒坡、河灘上種下了3000多株欒樹、桂花和香樟樹苗。同一時間,全市38個區縣各級河長、“民間河長”及“青年志願者河長”1萬餘人在不同地點,參加了本次“綠滿巴渝大地 共築生態屏障”萬名河長義務植樹活動。
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春季植樹活動中,重慶市各區縣結合實際,紛紛開展河長義務植樹、生態修復及水系綠水廊道義務植樹、“民間河長”義務植樹和“河小青”義務植樹活動,以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形式植樹護綠,鞏固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成果。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重慶市已分級分段設置河長16611名,實現境內河庫“一河一長”全覆蓋;對三峽庫區、坡耕地集中區域、飲水水源地、河流兩岸和水庫周邊等生態敏感區域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51.68平方公里,區域林草植被覆蓋率不斷提升。
進入新時代,重慶市又提出全面推行河長制兩大任務:治理“水臟”和“水渾”問題,而植樹造林就是治理水土流失、解決“水渾”問題的具體舉措。下一步,市水利部門將依託各級河長和“民間河長”,以長江、嘉陵江、烏江及其重要支流、坡耕地集中區域和石漠化嚴重區域為重點,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大生態投入增加和恢復植被,為把重慶建設成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和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而努力。(記者 王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