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村人均收入從2000元提高到1.8萬元 “櫻桃書記”這些年下了大力氣
吳躍學(左)在查看今年的櫻桃花。通訊員 趙武強 攝
3月1日,重慶日報記者沿著山路來到銅梁區建新村,就一頭扎進了櫻花的海洋。這裡是銅梁雙山鎮的仙隱山,海拔近600米,滿坑滿谷的櫻桃花,引來嗡嗡的蜜蜂,更引來絡繹不絕的賞花人。
在仙隱山,一位村幹部的故事廣為流傳。在旱情到來時,他帶領村民找水抗旱;為修建提水工程,他堅守一線把關;因發展櫻桃産業、做大鄉村旅遊,而被村民稱為“櫻桃書記”,他就是建新村黨支部書記吳躍學。
抗旱三個多月瘦了十多斤
吳躍學今年58歲,是土生土長的建新村人,自1995年起就一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多年來,他一心一意為村裏發展謀劃,帶著大夥兒修路、建山坪塘,發展櫻桃産業和鄉村旅遊,把一個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貧困村領上了致富路。
在村民向富國眼中,吳躍學是一位真正為大家辦事的好幹部。“2006年大旱,吳書記帶大家抗旱,皮膚都曬脫了。”向富國説,當年持續高溫40多天,村裏不僅果樹蔬菜全部絕收,不少人甚至忍痛賣掉豬羊以節省用水。吳躍學當即決定帶領村民四處找水解困。
“先是在山上找水,山上的水源幹了,又帶人到鄉上接水。”吳躍學介紹,那時村裏的青壯年大部分出外務工,在家的老弱基本上無力運水。為了幫群眾“解渴”,吳躍學每天都要在早上五點多起床,下山到鄉上排隊接水,小卡車每次運3噸水,每天都要跑五六趟。
連續三個多月的抗旱、運水,吳躍學不但被曬脫了一層皮,還瘦了十多斤。因為旱情中的堅守,吳躍學被評為市裏的抗旱救災先進個人,更獲得了村民發自內心的支持。“後來我們修山坪塘、道路佔用土地,發展櫻桃、李子産業,大家都踴躍支持。”吳躍學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