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朝天門碼頭 胡靜 攝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歐平淑):重慶,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之處,水域通達,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説,坐船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輪渡,曾經是渝中區連接城外的主要出行交通工具,可以説是非常有重慶特色的。特別是枯水季節,坐輪渡的人們總要爬坡上坎走到河邊,買票上船,往來兩江四岸,相信這是很多重慶人的生活記憶。
然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主城區橋梁的修建速度增快、城市發展的步伐提速、輕軌地鐵的普及,重慶成了交通便捷的“橋都”。 輪渡面臨著尷尬的境遇:一班船隻有幾個乘客,跑一趟的收入與支出的油費不成正比,颳風起霧不能出航……輪渡逐漸被橋梁代替,但仍然堅守了下來,頑強地記錄下渝中區的發展過程。
交通的便利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人們心中的鄉愁卻停留在主城僅存的那一班孤獨的輪渡上,它仿佛還在述説著過往的那段時光。人們駕車從大橋匆匆而過的時候,偶爾也會回眸橋下的長江,看看那些許久不曾親近的浪花。繁華與古老匯集在這裡,這或許是山城蛻變的最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