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圖為萬盛經開區黑山鎮鄉村公路。特約攝影 曹永龍
10月16日,深秋,巫溪縣上磺鎮平溪村涼風乍起,吹得人縮緊了身子,裹緊了衣服。但62歲的殘疾老人何福發心裏卻是暖洋洋的,看著自家豬場的100來頭生豬一天比一天肥實,想著到了年關就能變成現錢,他打心眼裏高興。
黨的十九大以來,重慶市吹響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聚焦深度貧困,把脫貧品質放在首位,巴渝大地上演了一個個生動、鮮活、感人的脫貧故事。
貧困人口從165.9萬人降至25.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7.1%降至1.27%,兩者的減幅均達到80%以上。成績的背後,市委市政府、各級各部門、廣大貧困群眾,是如何書寫這份答卷的?
完善頂層設計
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攻堅中之堅,一年多前,黨中央為脫貧攻堅戰向深度貧困進軍發出“總動員令”。
我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擔當,夯實主題責任,完善頂層設計,全面充實扶貧力量:
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雙組長”,4位市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單位增加至43個;
市領導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常態化開展調研指導、督查巡查;
市級各部門立足本職、主動作為,全力推動行業精準扶貧,全面助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貧困區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
全市上下切實把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我市實事求是調整脫貧摘帽指導計劃:到2017年底,開州、雲陽、巫山3個區縣脫貧摘帽,到2018年底,石柱、奉節2個縣脫貧摘帽;到2019年底,城口、彭水、酉陽、巫溪4個縣脫貧摘帽;確保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貧困村全部脫貧,貧困區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圍繞調整後的脫貧目標,我市打出政策組合拳,先後出臺《關於深化脫貧攻堅的意見》《重慶市精準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整合政策、資金、幹部等各類資源,健全財政、金融、社會等多渠道投入體系。黨的十九大以來,落實市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200億元,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303.7億元,籌集各類社會資金近100億元。選派駐村工作隊2915個、第一書記1688人、駐村工作隊員1.9萬人,落實結對幫扶幹部20余萬人,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今年8月,開州、雲陽、巫山如期實現高品質整體脫貧摘帽;一個月後,奉節召開決戰脫貧摘帽倒計時誓師大會,一場聚焦精準識別、住房保障等重點難點問題的衝刺決戰行動,就此展開。
中央有要求,重慶有行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扶貧格局,這是黨中央在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後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
在我市,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共同組成了脫貧攻堅的“三駕馬車”。由於具有主體多元化、舉措豐富化等特點,社會扶貧越來越成為“三駕馬車”中最具潛力、最有活力的部分。
今年7月,我市專門組織相關部門、區縣赴京對接定點幫扶我市的9家中央國家機關,成果豐碩——9家中央國家機關均發佈了極具含金量的下一步定點幫扶我市工作計劃。
此外,市級幫扶集團、魯渝東西協作扶貧、區縣對口幫扶、愛心企業和個人等,構成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扶貧網絡。
前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後,我市立即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關於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9個方面、48項政策舉措、288項具體任務,並逐一分解落實到53個牽頭部門、55個參與部門。
“既有任務書,也有路線圖,還有時間表,對照抓落實,執行不打折扣,這是我們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前提。”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