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城都市區兩江四岸核心區“蝶變”丨將打造成“近者悅 遠者來”旅遊目的地 成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城市名片
重慶,一座依江而生,因江而興的城市。兩江四岸是重慶城市發展的主軸。
5月13日,重慶市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現場動員會在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的江北嘴江灘公園舉行。市委書記陳敏爾出席動員會並調研有關工作推進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作動員講話。
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包含長江、嘉陵江交匯區域的朝天門—解放碑片區、江北嘴片區、彈子石—龍門浩片區,建成後將充分展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
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現場動員會舉行,標誌著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工作全面啟動、加速實施。
兩江四岸夜景美如畫。 李顯彥 攝
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涉及28項重點任務、188個重大項目(包),涵蓋岸線治理、山城步道、城市陽臺、風貌整治、商業文旅等。
兩江四岸核心區將如何進行“蝶變”升級,未來又將以怎樣的面貌呈現“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
5月15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邀請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住建部門和重慶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為市民描繪兩江四岸的美麗畫卷。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對標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標準,堅持以人為本、道法自然,統籌抓好“硬體”和“軟體”,演繹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産業之美。精打細磨、精耕細作,為兩江四岸鑄魂賦能、塑形添彩,將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成為“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窗口,用心描繪“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品之作、經典之作。
打造成“近者悅遠者來”
旅遊目的地
長江、嘉陵江兩江穿城而過,造就了巴渝大地。兩江環繞渝中半島,嘉陵江北畔是江北,長江南畔是南岸。
在江北嘴大劇院隔江相望,可以欣賞到解放碑洪崖洞獨具特色的夜景;在臨江而建的長嘉匯彈子石老街,可觀賞江面最美日落,無論是錯落有致的古建築,還是星光閃閃的江面,都讓人心醉神迷。
而兩江四岸的核心區,正是由包含長江、嘉陵江交匯區域的朝天門—解放碑片區、江北嘴片區、彈子石—龍門浩片區圍合而成,總面積約16.2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10平方公里。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5年,將兩江四岸核心區基本建設成為傳承巴渝文化、承載鄉愁記憶的歷史人文風景眼,體驗山環水繞、觀覽兩江匯流的山水城市會客廳,拓展經濟功能、開啟未來發展的商業商務中心區,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推動長嘉匯大景區高品質發展,打造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全球著名旅遊目的地,成為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城市名片。
“一門一石一嘴”
串起多處歷史遺存
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突破口,便是“一門、一石、一嘴”。“一門”即朝天門,“一石”即彈子石,“一嘴”即江北嘴。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將重點推進兩江交匯區域岸線治理提升,提升濱江地帶城市品質,帶動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
為集中展示母城文化魅力,朝天門將精心塑造“山水之門、人文之門、開放之門”。不僅如此,朝天門—解放碑片區還將著力打造3條主幹文商旅通廊,以12條支線文商旅通廊連通南宋衙署遺址、十八梯、山城巷、東水門、巴蔓子墓等。
而在江北嘴片區、彈子石—龍門浩片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將重新開啟。
江北嘴片區將重點保護與修繕明玉珍睿陵、測候亭、古城墻等歷史文化資源。並重點打造“鶯花渡、金沙火井、三台九趣、故城覓蹤、長嘉匯流”五大景點,以及“蘆花搗衣、潮音觀瀾、鷂岩揖城、三洞影月、七門玉帶”等特色景觀,以綠脈串文脈,以文脈融古今,推動江北嘴都市文化旅遊發展。
彈子石—龍門浩片區將依託立德樂洋行舊址,建設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和開埠歷史博物館,修建故宮南遷博物館,修繕卜內門洋行,打造對外開放的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平臺;推進慈雲寺—米市街—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
珊瑚公園步道效果圖
縱深
“入城儀式”開啟山城美好一天
如果把一個城市比喻成一套房子,它應該由城市入戶大門、城市會客廳、城市陽臺、城市中庭、城市花園等要素組成,在《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中,這些城市要素的整體提升也都一一體現。
依託著朝天門廣場的獨特區位優勢和城門歷史寓意,《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將研究策劃朝天門“入城儀式”,重點圍繞城門意象、入城形式、入城時間等方面深入研究,集中展現山城歷史人文特色。特色船笛聲將開啟山城美好一天。
彈子石—龍門浩片區面朝長江、背靠南山。結合這一自然地形,這裡將被精心描繪成一幅城市會客廳山水畫卷。具體來説,是將彈子石廣場至慈雲寺濱江地帶1.3公里整體打造為城市會客廳。同時,8公里長的濱江人文風景岸線建設也漸漸鋪開。將精心打造彈子石—海棠煙雨公園公里濱江山城步道,重點打造黃葛晚渡公園、海棠煙雨公園、開埠文化遺址公園、龍門浩、彈子石廣場等節點,以雕塑或植物造景、高科技等手段展現黃葛晚渡、海棠煙雨、龍門浩月、字水宵燈等巴渝文化場景,形成起承轉合、步移景異的觀景體驗。
精心雕琢,深入展現江北記憶之城、未來之城。這是對“城市中庭”的定位。“首先是恢復5公里水岸生態。”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千年江北城,美麗濱水岸”為願景,實施江北嘴大臺階生態化改造,治理消落區,柔化濱江岸線,優化景觀小品、景觀照明、植物配置,使其近看有細節、遠觀有效果,提升濱江環境品質,體現綠色自然風景。同時,通過山城步道串聯五大景點、特色景觀以及明玉珍睿陵、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測候亭、古城墻、塔山浮翠、龍美術館、金融博物館、大劇院、科技館等特色景觀與公共建築,加強公共藝術設計,豐富旅遊活動。
如何讓重慶從“橋多之都”變成“橋美之都”?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跨江大橋景觀,讓每座大橋都成為藝術精品。還將統籌橋上、山上、水上、陸上、樓上“五重視角”,重點突出朝天門、大劇院、南濱路等重要節點,提升打造22處山城陽臺和5處超高層建築觀景平臺,打造山水城橋相融合、富有山城特色的景觀眺望空間。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