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
2020-11-16 09:04:33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全面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專訪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

  10月29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根據《建議》,我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將如何開展?11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董建國。

  重慶日報:圍繞《建議》,您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

  董建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全局性、歷史性意義,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建議》科學擘畫了國家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契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嚮往,契合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契合未來中國和世界發展趨勢,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奮鬥指明瞭前進方向。

  重慶日報: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如何做?

  董建國:市發展改革委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承擔好牽頭起草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的責任,將中央《建議》要求落實到重慶“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努力編制出一部符合市民意願、富有時代特徵、引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高品質規劃。規劃編制中著重把握好三個“新”的核心要義:一是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求,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目標;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三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作用。

  重慶日報:如何把握新發展階段要求,科學謀劃我市“十四五”規劃目標?

  董建國:“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發展階段。要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市發展實際,科學謀劃“十四五”規劃目標。

  具體來説,我市要發揮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的支撐作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推動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發揮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帶動作用,構建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示範作用,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重慶日報:我市“十四五”規劃將怎樣貫徹新發展理念?

  董建國:我們將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科學謀劃務實舉措,在戰略上布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

  具體來説,一是抓好基礎設施補短板和産業發展鍛長板,超前謀劃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著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更高品質的發展。

  二是抓好改革、開放、創新,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暢通對外開放通道,拓展對外開放平臺,提升開放型經濟水準,推動更有效率的發展。

  三是抓好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文化強市,實施健康中國重慶行動,促進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提高市民生活水準,推動更加公平的發展。

  四是抓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探索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發展新路子,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更可持續的發展。

  五是抓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增強城市發展韌性,築牢安全發展底線,推動更為安全的發展。

  重慶日報:“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如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董建國:我們要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好重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作用。

  一是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聚焦“高品質”“一體化”,深化川渝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二是大力推動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拓展以東盟為重點的多元化海外市場,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合作,輻射帶動西南、西北地區聯動發展。以高水準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暢通經濟循環堵點。

  三是大力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提升主城都市區的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強化“一區”對“兩群”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促進城鄉經濟加快循環。

  四是促進供給與需求更高水準的動態平衡。扭住實體經濟不放鬆,著力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多優質産品和服務,不斷增加有效供給。更好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消費活力和潛力,持續擴大有效需求。(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申曉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