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兩地已簽署合作協議200余份
2020-11-18 09:02:48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川渝兩地已簽署合作協議200余份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張淩漪)11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以來,川渝兩地共推體制機制創新,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截至10月,重慶和四川有關方面簽訂合作協議達200余份。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川渝兩地建立了由“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四川重慶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專項工作組”組成的四級合作機制,統籌加強協商會商,高效推進合作事項。今年以來,兩地已召開黨政聯席會議1次、常務副省(市)長協調會議1次,聯合辦公室主任調度會議6次,專項工作組會議多次。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兩地設立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聯合辦公室,並於今年5月正式運行,為合作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同時,川渝兩地合力攻堅,共推一體化發展。雙方密切配合、共同謀劃,于3月通過視頻會議召開雙方黨政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並聯合印發實施工作方案和2020年重點任務,提出7個方面28項任務、35項年度重點工作,並共同參與國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編制。

  機制體制創新,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有效助力。川渝兩地交往密切實現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據統計,今年以來,重慶和四川有關方面簽訂合作協議達200余份。特別是毗鄰地區之間交往頻繁,共謀發展、合作共贏熱點不斷、亮點紛呈。

  交通建設方面,兩地交通部門研究制定《2020—2022年跨省城際公交線路規劃方案》及川渝毗鄰地區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開行指導意見,力爭今年年底前開行10條以上。21個重大交通合作項目,已開工銅梁至安岳、江津至瀘州北線高速等12個項目。

  特色産業整合方面,川渝兩地簽署工業互聯網、汽車産業、能源、經濟運行監測等一體化實施的多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協議,推進産業集群融合發展。通過構建現代交通體系和現代産業體系,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建設。

  加快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方面,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同意我市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在全國6個試驗區中率先獲批啟動實施。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召開,科學大道、科學谷、科學城生態水系示範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署《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協議》,共建川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協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方面,川渝兩地聯合製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推動解決區域發展空間佈局上的重大問題。

  同向發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川渝兩地簽署大氣污染聯防聯治、聯合執法等協議,夯實川渝綠色發展基礎,建立起環境治理、監測和執法三統一的聯防聯治機制;並加快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等生態廊道建設,聯合對川渝81條跨界河流開展摸底排查,共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方面,川渝兩地共同制定《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工作方案》,研究提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50項重點事項,加快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方面,川渝兩地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公共服務、民生實事入手,推進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戶口遷移便利化等政策實施,促進成渝地區生活更加便捷、美麗、智慧、健康,打造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為確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重慶市委深改委還會同四川省委深改委加強改革協作,著力解決制約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體制機制性問題。今年8月,四川、重慶兩省市黨委深改委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若干重大改革舉措》,有針對性推進11項重大改革,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和動力支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