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民政惠民政策進社區 多舉措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2020-12-12 16:26: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明珠責編:馮鈺穎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12月10日,由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市民政局共同主辦的“發言人來了——民政惠民政策進社區”專場發佈活動在重慶市長壽區舉行。重慶市民政系統社會救助處、養老服務處、兒童福利處、長壽民政局等相關“發言人”出席活動,就民政領域開展困難群眾救助、兜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老人兒童福利等八大舉措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政策與大家面對面交流,讓好政策更加透明,讓老百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發佈會現場,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建華發佈了2020年全市困難群眾保障工作情況。截至10月底,全市有低保對象88.78萬人,其中兜底保障農村貧困人員24.95萬人。截至10月底,全市有供養18.48萬人,其中供養農村貧困人員1.26萬人。截至2020年10月底,重慶共支出低保、特困供養資金59.18億元,其中兜底保障農村貧困人員社會救助資金10.53億元,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為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2020年以來重慶共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29億元。

重慶:民政惠民政策進社區 多舉措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民政局發言人解答市民提出的相關問題 攝影 肖紅光

  “申請低保有一個過程,如果家庭確實很困難,在低保還沒有批下來的情況下是可以申請臨時救助的。另外,即便是在享受低保或者是在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如果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符合條件的同樣可以申請臨時救助。”重慶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劉徵介紹了重慶市非常重要的臨時救助政策。

  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楊勝普表示,養老服務中心建在小區,不僅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反而進一步完善了社區服務功能,有利於子女、親屬探望關懷。他從專業角度提到,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除了有少量的床位之外,主要功能是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文化娛樂、緊急救援、政策諮詢等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無償或低償的助餐、助浴、助樂、助醫等社區居家服務。

  圍繞“孤兒讀書和看病問題”,重慶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副處長文靜表示,在孤兒醫療救助方面,重慶市有“明天計劃”;在孤兒教育方面,重慶有“福彩圓夢·孤兒助學”行動。

  據悉,近年來,政府持續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對具有重慶市戶籍的10周歲-18周歲孤兒,以及年滿18周歲後仍在校就讀的孤兒,在定點醫療機構産生的年度醫療康復費用自付部分進行資助。近年來,重慶已支出387萬元救治224名孤兒。從2019年開始,全重慶市還開展了“福彩圓夢·孤兒助學”行動,對年滿18周歲後在普通全日制本科(專科)院校、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孤兒,按照每人每學年1萬元的標準進行資助。近年來,重慶共資助720名孤兒。

  長壽區民政局局長廖智輝介紹,目前,重慶市各區縣高齡老人營養補貼標準由區縣自行制定。長壽區的高齡補貼從2021年1月1日起將執行新的標準,90周歲—95周歲長壽籍老人每月享受100元補貼,96周歲—99周歲長壽籍老人每月享受200元補貼,100周歲以上老人每月享受800元補貼。

  據悉,從2020年9月起,重慶市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496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580元提高到620元。為加大臨時救助力度,重慶簡化優化了臨時救助的審批程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重慶共計臨時救助困難群眾8.59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2.15億元。(文 肖紅光 編輯 胡明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