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獲批
2021-01-07 09:08:48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獲批,將從六個方面先行先試 對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形成重要支撐

對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形成重要支撐

  潼南遂寧城際公交。(資料圖片) 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翔)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同意設立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未來,其將在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協同創新、生態保護、公共服務、體制機制一體化等方面先行先試、示範帶動,對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形成重要支撐。

  自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以來,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潼南區積極加強與四川遂寧交流合作,共同成立遂潼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及8個專項工作組,簽訂遂潼一體化發展“1+N”合作框架協議,將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平臺建設作為遂潼兩地的大事要事合力推進。

  據了解,兩地共同編制了《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共同建立了遂潼一體化發展規劃體系,初步編制形成《遂潼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同步啟動國土空間、産業發展等專項規劃編制。同時,在共推基礎設施、共興優勢産業、共抓科技創新、共治生態環境、共享公共服務等方面,雙方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次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獲批,將為兩地進一步加強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潼南區發改委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兩地將按照“先行區總體方案”,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

  在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加快推進渝遂高速公路(銅梁-潼南段)、遂潼大道、潼安大道、遂潼沿江通道等前期工作,力爭年內啟動建設。加快建設遂潼快捷通道,推動雙江特大橋、米心特大橋開工建設;加快涪江幹流梯級渠化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潼南港前期工作;加快開通古溪-蓬南等跨省鎮際公交,推動實現兩地公交“一卡通”。

  在推進産業發展一體化方面。啟動遂潼涪江創新産業園區建設,儘快明確選址、範圍及産業佈局;推進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産帶、遂潼天然氣産業園前期工作,加快探索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建設模式;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共同舉辦國際檸檬節、菜花節、燈飾博覽會等重大節會活動,互相推介優質産業和産品;整合兩地旅遊資源,共同打造“紅色文化遊”“涪江風情遊”“名勝古跡遊”“美麗鄉村遊”等精品旅遊線路。

  在推進協同創新一體化方面。深化與兩江新區、天府新區等國家級發展平臺協同聯動,探索總部、研發在重慶成都,生産基地、轉化、中間配套在遂寧潼南的協同發展模式;開展“産學研用”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開展高層次、緊缺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交流,建立統一互認的人才評價和行業管理政策,共建科技特派員團隊,聯合舉辦遂潼創新創業大賽,推進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共用,力爭增加10台(套)以上,促進技術、人才、産業集聚。

  在推進生態保護一體化方面。建立健全涪江、瓊江流域聯合“河長制”,積極開展聯合巡河,加大小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城鄉重點污染源監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監管、農業農村面源污染等綜合防治;共同實施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建立固定源、移動源、面源精細化排放清單管理制度,協同開展區域重點污染物治理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行動,切實改善區域空氣品質;全面運行危險廢物轉移電子聯單,聯合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跨界轉移、傾倒等違法犯罪活動。

  在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推動集團化辦學,共同打造遂潼教育一體化發展改革試驗區;推動兩地醫院建立遠程醫療、雙向轉診、人才培養、業務交流等合作機制,實現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動兩地應急管理跨區域聯動,組織1—2次跨區域安全事件應急演練;建立完善社會治安一體化治理機制,協同加強治安形勢研判預警、排查化解風險隱患、加強交界區域治安防控、應對跨區域重大事件等;探索共建新型智慧城市,推進遂潼銅文化旅遊“一碼通”、公共圖書館“一卡通”;共建紅色場館聯盟,加強兩地紅色資源宣傳推介;持續推進兩地社保關係異地轉移接續、醫保互通互認和公積金互認互貸等。

  在推進體制機制一體化方面。探索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建模式,率先在遂潼涪江創新産業園區探索“存量不動+增量分成”模式,對新設企業形成的稅收地方收入部分實行跨地區分享,分享比例按照招商引資協議商定;共同組建遂潼涪江創新産業園區實體組織結構和投資發展公司,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按比例注入開發建設資本金,統籌用於區域內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建設;建立地區利益糾紛協調機制,通過召開領導小組會議、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工作推進會等形式協調地方利益衝突。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