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6方面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2021-02-26 09:37:49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重慶6方面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解讀《重慶市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25年)》

  《重慶市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具體涉及哪些內容?每個試點任務有哪些具體目標和舉措?2月25日,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對此進行了解讀。

  試點任務1

  內陸國際物流樞紐高品質發展

  目標:

  到2022年,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市外貨物佔重慶港口貨物吞吐量比重持續提高,國際航線總量達到110條左右,“1+5+N”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建成。

  到2025年,多向出渝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形成,內陸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和國際多式聯運中心初步形成。“1+5+N”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全面建成。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統籌協調以及共建共享機制基本建立,重慶逐漸成為亞歐國際貨物轉運中心。

  路徑:

  緊扣“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目標,統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式聯運,加快構建大通道、大樞紐、大平臺“三大網絡”,加快實現通道暢通、樞紐連通、平臺融通“三個互通”,推動形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

  舉措:

  打造多向出渝綜合運輸大通道。東向:暢通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推動5000噸級滿載船舶常年直達重慶中心城區,構建沿江鐵路大通道和形成沿江高速雙通道,提升支線機場輻射範圍。西向:提質“絲綢之路經濟帶”通道,積極推進蘭渝高鐵、重慶至自貢等城際鐵路前期工作研究,開工建設成渝高速加寬、渝遂高速銅梁至潼南段加寬等項目。南向: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開工建設黔江至吉首高鐵聯絡線,積極推動涪柳鐵路、川黔鐵路改造、廣忠黔等鐵路前期工作,全面提升南向貨運鐵路通道能力;建成渝黔高速擴能項目,開工建設重慶至赤水、秀山至印江等高速公路。北向:挖潛渝滿俄國際運輸通道,開工建設渝西高鐵,建成開州至城口至嵐皋、巫溪至鎮坪等高速,打通北向高速公路出口通道。

  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加快建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工程,開工建設重慶新機場,擴大面向歐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權開放,提升國際航空客貨運能力。

  統籌建設港口樞紐集群,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信息平臺和運營機制建設,圍繞水運、公路、鐵路、航空和各類物流園區打造5個功能性平臺,形成“1+5+N”物流信息平臺體系。

  試點任務2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

  目標:

  到2022年,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協調機制,開行13條毗鄰地區城際公交,基本實現雙城經濟圈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

  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本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實現成渝雙核超大特大城市之間1小時通達、成渝雙核至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地區相鄰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都市圈1小時通勤。

  路徑:

  推動重慶、成都都市圈相向發展,加速構建“軌道多層次、高速多通道、航道千噸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全力打造4個“1小時交通圈”,基本實現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治理體系3個“一體化”,推動成渝地區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舉措:

  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開工建設成渝中線高鐵,構建以高鐵、城際鐵路為核心的高效率城際客運網。開工建設軌道交通4號線西延段、6號線重慶東站延伸段等項目,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完善雙城經濟圈公路體系,開工建設墊江至大竹等省際高速公路通道。升級改造一批普通國道省道,繼續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

  推動長江上游航運樞紐建設,組建長江上游港口聯盟,加強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合作,推動樂山、宜賓等地區水上客運與重慶聯動協同發展。

  推動交通運輸服務、運營和治理體系一體化,開行重慶至成渝城市群公交化列車,推動形成鐵路公交網。積極探索成渝地區公路聯網售票系統和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建立跨區域交通運輸規劃建設、運行管理、信息動態交換機制以及路政與運政許可協同機制。打造跨區域交通應急救援體系,推動數據信息資源共享。

  試點任務3

  重慶東站站城一體化發展

  目標:

  到2022年,重慶東站片區相關城市設計進一步深化,協同建設管理協調機制基本建立,鐵路樞紐、城市建設及相關配套設施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

  到2025年,重慶東站樞紐體系基本建成,站城一體化發展模式在重慶得到廣泛推廣。在大型綜合客運樞紐投融資模式、“四網融合”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路徑:

  立足站城一體、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全力打造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推動交通樞紐和集疏運網絡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全面實現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實現樞紐與城市功能高效融合。

  舉措:

  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以重慶東站為核心,統籌周邊區域發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積極推行TOD發展模式,推動一體化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積極推動重慶站、萬州北站等一批高鐵樞紐應用站城一體化規劃建設,實現樞紐與城市功能融合。

  加快推動重慶東站樞紐建設。統一設計、統一建設車站站房和配套綜合交通樞紐,優化樞紐內部公交站場、長途客運站、計程車站場、社會車輛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佈局,強化重慶東站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間設施銜接,打造立體化分層銜接體系,實現無縫換乘、安檢互認。

  完善重慶東站集疏運體系。優化配套城市軌道、城市道路等集疏運體系佈局,開工建設軌道交通6號線重慶東站延伸段、軌道交通27號線、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開工建設開成路、興塘路拓寬及東延伸段、東側集散通道等骨架道路,樞紐高架循環道、地面次支路網系統。

  試點任務4

  山水城市交旅融合發展

  目標:

  到2022年,水上客運體系基本建立,朝天門至九龍坡、磁器口、廣陽島等水上巴士航線常態化運行,水上旅遊航線“兩江四岸”109公里範圍內景點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到2025年,山水城市交旅融合體系基本建成。建成朝天門環形立體通道,形成多層次、一體化的高品質旅遊交通體系,水上旅遊航線“兩江四岸”109公里範圍內景點覆蓋率達到50%以上。

  路徑:

  立足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構建“大循環”,暢通“微循環”,建設“慢行道”,推動交通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構建全市旅遊集散中心體系。

  舉措:

  打造立體暢聯的交通旅遊設施,加快推進朝天門、磁器口等高品質旅遊碼頭提質升級,打造朝天門遊客集散中心,開工建設寸灘郵輪母港,打造長江上游山水旅遊文化。打造中心城區山城特色旅遊交通網絡,加快推動中心城區“兩江四岸”城市軌道、濱江步道、濱江騎行道、朝天門和千廝門等跨江大橋垂直升降梯建設,恢復望龍門纜車,新建南山索道,強化各種運輸方式的無縫銜接。提升鄉村旅遊公路服務水準,實現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通二級公路、3A級及以下旅遊景區通雙車道公路。

  創新山水特色旅遊交通産品,大力發展水上旅遊。打造集日常通勤、旅遊觀光于一體的高品質水上旅遊交通體系,開行朝天門至九龍坡、磁器口、廣陽島等水上巴士航線,推動沿線景點“串珠成鏈”。升級“兩江遊”産品,推出重慶至武漢、南京、上海等地長江全域遊輪産品。以中心城區“兩江四岸”為核心,對核心區內的特色文化資源點、自然資源點進行梳理串聯,形成以軌道交通、旅遊巴士、水上巴士、過江索道、山城步道為主體的環遊體系。同時,構建“快進”“慢遊”綜合旅遊交通網絡。

  試點任務5

  內河水運集約綠色發展

  目標:

  到2022年,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核心區域貨運碼頭功能全面退出,騰退九龍坡碼頭、新港碼頭、萬發碼頭等28個貨運碼頭岸線約10公里。在建和新建港口岸電設施建設達到100%。

  到2025年,基本形成集約高效的現代化港口集群、節能環保的現代化船隊;客運碼頭岸電設施建設達到100%,改造和建設一批LNG動力船舶和LNG加注碼頭。

  路徑:

  緊扣“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加快打造集約轉型的港口集群、標準清潔的船岸體系,實現內河水運發展更加生態美麗、高效集約、節能環保。

  舉措:

  打造生態綠色航道體系,以涪江為試點,打造美麗航道。推動港口集約化發展,推進散小弱碼頭關停並轉和有條件的公用碼頭升級改造,實施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核心區貨運碼頭功能全面退出。開工建設主城港區洛磧作業區一期工程,集中承接中心城區砂石散貨運輸功能。推動濱江岸線治理提升,打造節能環保的現代化船隊,大力推廣三峽船型,實現港口岸電設施全覆蓋。

  試點任務6

  智慧交通提質升級發展試點

  目標:

  到2022年,建成G5021涪陵至豐都段車路協同示範段,兩江新區初步實現車聯網先導區全覆蓋。

  到2025年,依託永川區L4級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和車路協同測試示範基地,全面推廣自動駕駛技術應用。重慶高新區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環境基本完善,兩江新區建成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基本建成涪江智慧美麗航道,建成涪江航道電子航道圖。建設至少2條智慧高速公路。

  路徑:

  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和永川區智慧交通樣板區,全力建設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數據平臺網、基礎設施網、出行服務網。

  舉措:

  打造智慧交通數據平臺,重點建設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智慧交通集成管控平臺、綜合交通大數據管理平臺、城市智慧停車平臺。打造智慧交通設施網絡,重點推動以下內容:智慧高速公路,建成石渝高速涪陵至豐都段車路協同示範段;選取1-2條高速公路,建設基於5G技術的車路協同試驗段;開展大觀、龍溪河等5G智慧服務區試點;推動成渝高速公路原路加寬建設智慧高速公路,打造山區智慧高速新標杆。

  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和智慧樞紐。推動永川區渝昆高鐵南站智慧樞紐、城西交通物流智慧樞紐建設。推動智慧軌道建設,推動市域(郊)鐵路與城市軌道、城市軌道與城市軌道間通過互聯互通網絡化共線,實現跨線運營組織。打造智慧交通應用場景,積極推進永川區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兩江新區禮悅路、兩江大道車路協同示範路段、重慶高新區金鳳自動駕駛測試區等示範項目建設,全面建設智慧交通出行服務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