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怎麼建 住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籲請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謀劃和積極支持
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以下簡稱協同開放示範區)如何建?探索區域協同開放發展還需要破解哪些瓶頸?今年全國兩會上,住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籲請,從國家層面加強對協同開放示範區的頂層謀劃和積極支持。
國家首次提出跨省域自貿試驗區合作
協同開放示範區的提出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密不可分。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支持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加大金融、科技等領域開放力度,擴大港口、機場口岸開放。
同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加大力度推進首創性、差異化改革”。
建設協同開放示範區是國家首次提出的跨省域自貿試驗區合作。住渝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這是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既有利於發揮川渝自貿試驗區在西部地區的開放引領作用,共同打造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也有利於探索內陸開放新模式新機制,為區域協同開放發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推進中面臨改革賦權授權不足等問題
據介紹,川渝兩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聯合簽署《共建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工作方案》,共同確定一批事關協同開放示範區長遠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和重大項目。
全國兩會前夕,住渝全國政協委員就此展開聯合調研,了解到川渝啟動共建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以來,兩地自貿區加強信息互通、交流互動,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例如,重慶兩江、西永及果園港片區加強與四川天府、高新、青白江、瀘州等自貿區域合作,聯手開展多式聯運“一單制”等重大制度創新,積極推動重點産業、重大項目和園區合作;重慶自貿試驗區人民法院與四川自貿試驗區人民法院簽署《川渝自貿區司法合作共建協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與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等,為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調研中委員們也發現,從目前推進情況來看,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還面臨諸如改革賦權授權不足、政策協同性不夠、統籌推動力度有限、産業發展雷同等困難和問題。
賦予協同開放示範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迫切需要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謀劃和積極支持。
為破解當前困難和問題,聯名提案籲請,指導制定建設方案,在國家層面頒佈施行。並建議由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進一步加強對川渝兩地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與川渝兩地一起科學研究、系統謀劃川渝協同開放的實施範圍、路徑、機制和政策舉措,高標準制定《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總體方案》,適時以國務院名義印發實施。
同時,加大放權授權力度,探索實施一攬子授權。由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各成員單位,賦予協同開放示範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實施綜合性、一攬子授權,推動各領域改革事項在協同開放示範區先行先試。支持將醫療機構名稱核準、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遊戲企業)網絡文化經營許可、民辦高校辦學等許可優先下放到協同開放示範區。推動中藥製劑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探索簡化非處方藥(OTC)審評審批。
加強政策創新支持,構建制度型開放體系
此外,聯名提案籲請加強政策創新支持,加快構建制度型開放體系。由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各成員單位,支持協同開放示範區推進金融、科技、醫療和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開放,擴大港口、機場口岸開放,試行有利於促進跨境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外匯管理政策,探索更加便利的貿易監管制度,優先實施部分“邊境後”措施,加快構建高水準制度型開放體系。
具體而言,一是加大重點領域開放力度。支持開展中國—新加坡“理財通”“基金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試點。有序放開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和內容分發業務。開展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支持複製實施海南博鰲國際醫療先行區系列政策措施。
二是擴大港口、機場口岸開放。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完善以“鐵路+”多式聯運單證為核心的陸上貿易規則體系。
三是深入推進貿易便利化。進一步放寬跨境交付準入限制。支持發展離岸貿易。探索數字貿易規則體系。完善信用分類監管體系,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賬冊管理制度改革。
四是紮實推動人才開放。支持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認證,允許實施對金融、建築、規劃等領域國際執業資格認可。開展外國人工作許可審批權下放試點。
五是實施有競爭力的稅收政策。對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産業實施9%的企業所得稅率。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實際稅賦超過15%部分予以免征。探索試行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六是構建更高標準的營商環境。支持優先開展風險壓力測試。構建“市場準入異地同標”的便利化準入機制,建設跨區域市場準入服務系統,推動檢驗檢測結果互認。探索建立“競爭中立”規則體系。加強知識産權執法體系建設,打造保護創新的制度環境。(重慶日報記者 戴娟 周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