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人才第一資源
2021-05-26 10:24:57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人才第一資源

黃政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人才第一資源

黎勇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人才第一資源

譚明星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人才第一資源

吳秋鴻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培養人才第一資源

王濤

  主持記者:匡麗娜 陳國棟

  訪談嘉賓: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 黃政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 黎勇

  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譚明星

  市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吳秋鴻

  重慶聲光電公司總經理 王濤

  核心提示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梯次培養格局。

  如何培養人才,為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集聚更多“第一資源”?近日,重慶日報邀請我市相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負責人做客重報圓桌會進行探討。

  面向基礎性、關鍵性領域

  全面提升高校創新策源能力

  面向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推進在渝高校積極參與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

  “教育、人才是能否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關鍵。”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説。

  黃政介紹,圍繞在渝高校積極參與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重慶著力優化在渝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關鍵性領域,根據高校人才培養定位和專業實際等特點,制定新專業設置指南,有計劃引導新專業設置向電子信息、智慧製造、生物醫藥、大數據等專業傾斜。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開設跨學科的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前沿課程、實踐課程,積極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立項建設17個新型二級學院和17個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術為驅動的面向未來技術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採用“1+N”的模式加速西部大創谷和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打造“科研、人才培養、産業”三者互動互進、相融相長的良好創新創業生態。

  黃政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重慶市研究生教育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著力培養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

  在培養基礎學科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通過招生計劃、科研項目、科研平臺等多方面政策傾斜,支持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建設與發展。

  在培養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方面,堅持“四個面向”,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科學領域為重點,大力培養積體電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儲能技術等前沿交叉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民生領域急需緊缺高層次創新人才。

  在培養支撐重慶重點産業領域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方面,對接我市重點産業佈局,加快培養新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慧製造技術、新環保技術、數字經濟等亟需領域高層次人才,助推我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培養創新人才要從青少年抓起。”黃政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大力實施“雛鷹計劃”“英才計劃”等創新人才培養工程,不斷優化培養體系,擴大培養範圍,提升培養品質,不斷擴大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儲備。

  圍繞主方向發力 推行“五全”服務

  讓人才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

  緊扣“高精尖缺”人才需求,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兩支隊伍,夯實人才集聚發展三大平臺,做大人才總量、做強人才引擎、做優人才生態。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黎勇表示,為落實“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全市人力社保部門正在實施“集聚優秀科學家及其團隊”專項,力爭引進優秀科學家10名以上;推進“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專項,力爭吸引碩士博士6000余名來渝創新創業;開展“百萬英才興重慶”系列引才活動,招引急需緊缺人才1萬名。

  同時,大力實施博士後“倍增計劃”。今年計劃引進1000名以上優秀博士後人才來渝進站,為我市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我們圍繞大數據、智慧化等科技創新的主方向,強化人才資源與産業發展的深度融合。”黎勇説,目前正在重點抓好兩項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壯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用好人才評價激勵“指揮棒”,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推進川渝專技人才職稱互認。將技術經紀人等服務科創中心建設的新職業納入全市職稱評審範圍。到2025年末,全市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力爭突破230萬。

  二是品牌引領建強技能人才隊伍。啟動“巴渝工匠2025”行動計劃,出臺30條高技能人才發展支持“硬措施”,力爭全年新增技能人才20萬人以上。到2025年末,全市技能人才總量力爭達到450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比達到30%以上,讓人才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

  黎勇介紹,目前,全市人力社保部門正在推行“人才隊伍全覆蓋、人才政策全落實、事業發展全服務、成果轉化全跟進、服務對象全滿意”的“五全”服務,讓各類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一是實施重慶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支持計劃,全年擇優資助100個創新創業項目。

  二是讓專技人才創新充分涌流。推進專家“揭榜挂帥”引領創新發展行動,每年組建100個專家服務團服務重點産業和重大項目。

  三是讓技能人才創造成為主流。依託西部(重慶)科學城主平臺,創建40個“智慧+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市級孵化空間,探索建立全國“智慧+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

  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助力科技工作者攀登高峰

  在思想引領、拴心留才、舉才勵才、搭建平臺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團結引領全市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創新。

  “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推進科技創新,決定開展‘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 助科技工作者作貢獻’行動,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譚明星表示。

  他説,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全市科協組織將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以思想政治為引領,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履行好行動推進辦公室職能,發揮科技社團作用,努力提升服務水準,助力廣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把論文寫在重慶大地上。

  “讓重慶成為各類人才嚮往之地,需要優化創新生態。”譚明星稱,科協組織將統籌好“塔尖”與“塔基”、本土與外來的關係,完善全過程、專業化、多層次人才服務體系,為本地區發展服務。

  同時,加快建立科技人才數據庫,建立“科技專員+聯絡員”服務模式,主動聯繫服務,解決實際問題。優化知識産權服務,健全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務機制,幫助科技工作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定期組織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休假療養、健康體檢。

  舉薦獎勵是推動科技人才成長的重要手段。譚明星表示,科協組織將支持科技工作者申報國家級項目、獎項、平臺、榮譽稱號等,以創新爭先獎為龍頭,青年科技獎、女科學家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等獎項為重點,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同時,還將做好優秀科學家系列宣傳活動,講好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故事。

  譚明星稱,科協組織將在學術、科普、智庫、合作等方面積極拓展創新爭先平臺,充分釋放人才第一資源勢能。

  同時,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重慶發展需求,動態發佈科技創新需求。支持科技人才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交流活動,加大科技工作者在國際科技組織任職的培養推送、履職服務力度。支持一流科技社團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高水準舉辦或承辦國際國內重大學術研討會議。

  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人才

  當好農業科技創新主力軍

  發揮高層次人才領銜作用,大力培養青年人才,加強人才梯隊建設,讓人才在服務“三農”中茁壯成長。

  農業農村現代化,科技創新是關鍵。重慶市農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吳秋鴻表示,全院正加快推進人才梯隊建設,培養更多科技創新人才,當好農業科技創新主力軍。

  吳秋鴻説,市農科院已成為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市農科院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兩江學者”崗位、國家級專家服務、首席專家工作室基地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目前已引進培養50名博士,其中博士後科研人員13名。全院職工中,科技人員佔比達到72%;高級職稱人數佔到科技人員總數的49%;擁有博士、碩士人員佔到全院總人數的41%。

  近年來,市農科院涌現出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人才,如水稻專家李賢勇,玉米專家楊華、柯劍鴻等。

  吳秋鴻説,為貫徹落實好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市農科院正加強人才梯隊建設。目前,全院正著力推進高級專家柔性引進、科技英才培育、博士引進培育、管理能力提升、技術能力提升等工程,培育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

  全院計劃遴選出高層次領軍人才10人,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20人,中青年學術骨幹30人,構建形成三級人才庫。以高層次人才領銜,重點培養青年拔尖人才和中青年學術骨幹人才,確定研究重點和科研方向,明確職業規劃和發展目標,制定培育舉措及保障措施。

  吳秋鴻表示,市農科院將努力搭建各類平臺,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的舞臺。

  在推動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首席專家工作室建設的同時,市農科院還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大力建設專家服務基地、國際合作平臺、青年專家工作室、人才創新培養平臺等。

  未來幾年,市農科院將持續加強現有的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建設,建立專家信息庫,加強專家之間的創新合作。目前,全院30個鄉村振興示範專家團隊,正在産業基地一線開展科學試驗、成果示範、技術指導、農民培訓等相關科技服務。

  完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

  讓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盡展其才

  完善科技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加快提升專業技術水準,提高重大項目攻關能力,打造一支高水準的創新人才隊伍。

  重慶聲光電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公司總經理王濤表示,一直以來,公司把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激發科技人才活力作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路徑。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的召開,更加堅定了公司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信心。

  王濤介紹,聲光電公司針對科技人才不同發展階段的成長需求,制定了貫穿人才全職業生涯週期的培養計劃——針對入職1年內新員工實施以1年為培養週期的“遠行計劃”;對工作5年內的高潛力科技人才實施“展翅計劃”;針對科技帶頭人及其後備人選實施“領航計劃”等。

  如“領航計劃”,讓頂尖領軍人才扛重任,為其配備科研團隊,給予科研經費支持,賦予技術路線決定權,鼓勵探索“無人區”,對取得重大原始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成果給予重獎。

  王濤説,公司通過實施重大技術攻關“揭榜挂帥”機制、抓好人才托舉工作、增加科技人才收入等措施,在精神和物質上對人才進行激勵。

  公司把改革發展難題、“卡脖子”瓶頸技術、工藝難點堵點張榜出來,讓人才在關鍵技術突破中建功立業。“‘揭榜挂帥’將作為公司項目組織、人才挖掘和瓶頸技術攻克的主要方式。”王濤表示。

  公司注重在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中淬煉人才,幫助人才積極申報國家及省部級人才工程計劃,對重點人才實施“一對一”培養輔導,把人才推向更高事業平臺。去年,公司共19人次入選“重慶市英才計劃”等五類省部級人才支持計劃。這些人才,除了獲得重慶市獎勵外,公司還配套獎勵每人10萬元。

  王濤表示,下一步,重慶聲光電公司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強化博士後工作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人才集聚效應,重點引進微電子、光電子、磁電子、微系統技術方向高層次人才。

  二是加大科技人才國際化培養力度,推動青年科技人才的國際交流與學習,培養國際化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三是大力推進針對核心科技人才的科技成果轉化、崗位分紅、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

  四是提升科技人才福利保障,切實幫助人才解決後顧之憂,積極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文化氛圍。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