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鄉村建設畫出未來五年“路線圖”
2021-12-27 09:53:16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石麗敏

  未來的鄉村什麼樣?如何把鄉村建設好?近日,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了《重慶市鄉村建設行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十四五”時期全市鄉村建設行動畫出了“路線圖”。記者梳理《規劃》發現,全市將在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硬體建設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軟環境的提升,讓美麗宜居鄉村有“裏”有“面”。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規劃》首先明確了鄉村建設行動的總目標:把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加快促進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鄉村發展活力充分激發,鄉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農村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在單項工作方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是重中之重。“目前鄉村建設歷史欠賬仍然較多,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任務相當繁重。”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規劃》,我市將加快推進鄉鎮和建制村硬化路升級改造,提升村民小組通硬化路率和鄉鎮通三級公路比例;實施城鄉一體化和規模化供水工程,優化鄉村供水基礎設施佈局;讓鄉村實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同時加快燃氣下鄉進度以及農村生物質能源發展;按需推進鄉鎮及農村網絡覆蓋以及加快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也是“重頭戲”:一是進一步擴大農村改廁覆蓋範圍,完善農村戶廁規劃、設計、建設、糞污處理、維護管理等,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二是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農村地區延伸,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合理配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四是開展“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著力提升村容村貌;五是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成片整治試點示範,建設一批成渝毗鄰地區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範帶。

  《規劃》在加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提出了一攬子計劃: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準,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配套建設等。

  《規劃》在消費方面也做出部署:將推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郵政、供銷合作、第三方物流等向農村地區延伸服務網絡,共建共享農村倉配資源,構建資源集聚、功能集約、區域協同、暢通高效的農村配送體系,提高農村物流網絡連通率和覆蓋率。

  《規劃》還從農村人才培養、農業科技園區提檔升級、提升鄉村建設研發水準、加大人居環境研發投入四方面為鄉村建設提供強大支撐。如農村人才培養方面,將加大鄉村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建立一批“巴渝工匠鄉村驛站”,認定一批非遺類特級技師等,為鄉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重慶日報記者 趙偉平)

  數讀重慶鄉村建設行動>>>

  鄉村規劃

  到2025年,將組織選派500名規劃師、工程師、建築師、藝術家下鄉指導鄉村規劃建設。

  農村消費

  建設500個城市末端取送點、農村鄉鎮和村級電商快遞物流服務站。

  基礎設施

  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5萬公里,農村入戶道路1萬公里;到202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全市農村地區戶均配變容量不低於2千伏安,用戶供電可靠率達到99%以上。

  公共服務

  每個村衛生室配備1-2名合格鄉村醫生;建成區縣級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60所、升級改造鄉鎮敬老院600所、建設鄉鎮養老服務中心800個、村級互助養老服務點8000個。

  人才支撐

  5年內培育高素質農民10萬人;每年分別選派市級、區縣科技特派員1000名、2000名以上,新回引2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人居環境

  到2025年,改造農村戶廁30萬戶,新建農村公廁1000座;新建350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農村污水管網900公里;建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2500個;農村“四旁”植樹3萬畝,建設300個綠色示範村莊,安裝10萬盞公共照明路燈或庭院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2000個。

  資料來源:《重慶市鄉村建設行動“十四五”規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