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警方出臺9條舉措解企業“急難愁盼” 包括依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建立重大經濟案件提級審批機制等
3月1日,市政府新聞辦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一場舉行,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袁勤華,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徐萬忠,市公安局警令部副主任、民生辦主任黃崇斌,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總隊長魏丹出席並答記者問。
“當前,我們正面臨需求緊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三大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市公安局黨委鮮明提出要發揮公安機關的作用,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袁勤華介紹,為各類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穩定有序的安全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規範的法治環境是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此,公安機關結合全市政法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的具體安排,在市工商聯的大力支持下,緊扣廣大企業的“急難愁盼”,研究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9個方面的務實舉措,包括依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建立重大經濟案件提級審批機制、依法審慎適用涉企強制措施、強化涉企案件追贓挽損、規範跨區域涉企執法協作、加強涉企治安治理、改革涉企經營許可、創新管理服務方式、加大減費降負力度等內容。
“截至2021年末,全市實有市場主體312.2萬戶,同比增長了7.6%。其中,民營企業97.8萬戶,同比增長10.8%。”徐萬忠介紹,市公安局和市工商聯將緊密合作,定期舉辦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涉企重大案件,推動相關案件的解決。同時將每個季度匯總梳理各種渠道收集的涉企案件,由聯席會議向市公安局轉辦,相關事項由聯席會議辦公室進行跟蹤督辦,每年年底通報辦理情況。針對特殊急難案件,市工商聯將與市公安局實時對接,研究解決辦法。
據介紹,市公安局將對每項重點措施對應製作“體檢表”,定期檢查工作成效,對推進不理想、效果較差的,直接點名“亮相”;對效果好、成效突出的,予以通報表揚,並納入年終績效考核。企業和市民可撥打全國公安機關12389專用舉報電話和市公安局舉報投訴電話63758111,對該項工作進行監督。(重慶日報記者 周松)
優化營商環境9條舉措
1 依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
一方面對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非法經營、生産銷售偽劣産品、倣冒假冒註冊商標、侵犯商業秘密等犯罪行為重拳出擊、依法嚴打,盡最大努力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嚴格規範執法辦案,區分刑事案件和經濟糾紛之間的界限,嚴禁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預經濟糾紛和民事糾紛,防止執法權力的濫用
2 建立重大經濟案件提級審批機制
實行重大複雜的經濟犯罪案件立案提級審查和重大跨區域經濟犯罪案件提級管轄兩項具體措施,細化明確了相關具體的操作辦法
同時,在對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類的重點企業、在全國或全市有影響的産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重點企業依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時,區縣公安局審核以後將報市公安局批准
3 依法審慎適用涉企強制措施
在對涉案企業及相關人員採取強制措施時,在法律規定範圍內將充分評估強制措施的必要性和適用範圍,確保用準用好,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合法生産經營活動,盡最大努力防止“偵辦一起案件、垮掉一家企業”的現象
4 強化涉企案件追贓挽損
將主要從事前預警、事後挽損以及簡化資金返還流程等三個環節入手,採取針對舉措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財産損失
5 規範跨區域涉企執法協作
針對涉及我市企業的跨省市重大案件,將主動加強異地執法協作,跟進做好執法辦案的監督,積極維護我市企業合法權益,為企業的合法生産經營活動提供法治保障
6 加強涉企治安治理
主要立足公安的職能職責,在企業內部安全防範、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企業周邊治安巡邏等方面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企業一門心思抓生産、專心致志抓經營
7 改革涉企經營許可
在全市範圍內,取消典當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取消保安培訓許可證核發,改為備案管理。全面推行旅館業、公章刻製業特種行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信息網絡安全審核告知承諾制。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內,直接取消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信息網絡安全審核;取消公章刻製業特種行業許可證核發,改為備案管理。同時,放寬車駕管社會服務站申辦主體範圍,鼓勵汽車生産、銷售、報廢等企業協助辦理車駕管業務
8 創新管理服務方式
在服務方面,推動涉企高頻電子證照跨省市互認互信,實現辦證辦事“一網通辦”“異地可辦”,推行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小客車全國“一證通辦”和機動車註冊登記、轉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
在管理方面,將改進監管方式,全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避免多頭重復檢查,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負面影響
9 加大減費降負力度
主要是千方百計為企業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具體包括對首辦企業將繼續免費提供公章一套,落實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和綜合性能檢測“兩檢合一”改革,取消綜合性能上線檢測,直接運用安全技術檢測結果
重慶日報記者周松整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