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021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21件
2022-04-27 09:56:25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重慶深入推進知識産權強市建設,助力高品質發展 去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3.21件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産權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1年重慶市知識産權保護狀況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重慶深入推進知識産權強市建設,強化知識産權全鏈條保護,助力全市高品質發展,2021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21件,同比增長16.7%,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全年授權發明專利9413件

  市知識産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雷霆介紹,2021年重慶授權專利76206件,其中發明專利9413件、實用新型58410件、外觀設計8383件;國際專利(PCT)申請393件,同比增長8.3%。有效註冊商標總量71.99萬件,地理標誌總量286件,馳名商標總量161件。普通作品登記18.32萬件,同比增長7%,年登記量居全國第7;軟體著作權登記4.11萬件;獲得農業、柑橘等植物新品種授權品種9個。

  同時,重慶推動制定發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97項,新立項地方標準126項,批准新發佈地方標準115項,1084家企業自我聲明公開現行有效標準3770項。

  據悉,2021年重慶完成科技成果登記1485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1413項,基礎理論成果27項,軟科學成果45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7266項,實現成交額310.85億元,其中涉及知識産權合同3960項,成交額158.87億元。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累計向2776家企業提供貸款79.75億元。

  此外,全年累計辦理涉及知識産權保護公證事項8100件,“行本·公證鏈知識産權保護平臺”累計存證8200余萬條。

  成渝兩地打造“知識産權雙城保護圈”

  2021年,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重慶市委關於深入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的決定》,將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慶市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印發實施,明確了5個方面重要工作和10項重點工程。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川渝兩地知識産權管理部門、法院共同簽訂了《關於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知識産權保護合作機製備忘錄》,兩地檢察機關簽訂了《關於加強川渝知識産權檢察協作的意見》,打造“知識産權雙城保護圈”和跨區域跨部門協作高水準樣板。

  此外,我市知識産權平臺建設也取得新突破,推動知識産權保護能力不斷增強。比如,啟動建設重慶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設立重慶市涉外知識産權調解中心,調解境內外知識産權糾紛案件32件。成立重慶知識産權法庭,在西部(重慶)科學城等重點科創園區和區域設立7個知識産權巡迴審判站,形成“全域管轄、三級聯動、三審合一”的專業化審判模式。知識産權糾紛人民調解分支機構達17家,全年調解知識産權糾紛573件。

  查獲中歐班列(重慶)開行以來最大宗跨境電商知識産權侵權案件

  2021年,重慶各級有關部門嚴查知識産權侵權違法行為,行政執法震懾效果明顯。

  據介紹,全市知識産權管理部門開展“鐵拳”“藍天”等執法專項行動,辦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669件,查辦專利、商標和地理標誌違法案件938件,案值達3700余萬元。

  市版權局會同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開展“劍網”“秋風”專項行動和院線電影侵權盜版專項整治,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1萬人次,檢查各類市場2.1萬家次,查辦侵權盜版案件141件,刪除侵權盜版連結371條,關閉侵權盜版網站(App)11個。

  市文化旅遊委聯合公安機關開展“學黨史、見行動”出版物領域專項檢查行動,檢查印刷經營場所800余家次,責令整改90家,查獲涉嫌非法出版物3000余冊。

  重慶海關開展“龍騰2021”“藍網2021”等專項保護行動,扣留侵權物品271批次84708件,查獲中歐班列(重慶)開行以來最大宗跨境電商知識産權侵權案件,涉案貨物逾8萬件。

  全市法院共受理知識産權糾紛案件30170件

  據悉,在司法保護方面,全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審知識産權糾紛案件30170件,位居西部地區前列。其中,受理一、二審知識産權民事糾紛案件30086件,新收28368件,審結26252件,結收比為92.2%。受理知識産權行政案件14件,知識産權刑事案件76件。2件案例入選2020年度全國法院知識産權50件典型案件,1件案例入選全國法院涉互聯網十大典型案例,1件案例入選全國法院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

  全市檢察機關共受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152件357人,發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116份,追贓挽損21件2435萬元。新受理知識産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1件,辦結3件。1件案例入選《中國知識産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20)》。

  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崑崙2021”專項行動,共破獲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刑事案件258件,偵辦公安部督辦侵權假冒案件11件,發起全國集中聯合打擊大要案件14件,2件案件入選全國典型案例,7件案件受到公安部賀電錶彰。(重慶日報記者 張亦築 實習生 冉羅楠)

  數讀2021年重慶市知識産權保護狀況>>>

  ■全年授權專利76206件,其中發明專利9413件、實用新型58410件、外觀設計8383件;國際專利(PCT)申請393件,同比增長8.3%

  ■開展“鐵拳”“藍天”等執法專項行動,辦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669件,查辦專利、商標和地理標誌違法案件938件,案值達3700余萬元

  ■全市法院共受理一、二審知識産權糾紛案件30170件,位居西部地區前列。全市檢察機關共受理侵犯知識産權刑事案件152件357人,發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116份,追贓挽損21件2435萬元

  資料來源:2021年重慶市知識産權保護狀況新聞發佈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