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持續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2022-05-26 09:19:06來源:重慶日報編輯:胡明珠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2022年明確6個方面32項重點任務 川渝持續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近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2022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印發。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川渝將共同完成推進綠色轉型、共治跨界污染等6個方面32項重點任務,持續深化生態共建環境共保。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2021年,川渝兩地聯合編制了“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生態基底研究報告和長征渠引水工程規劃,制定嘉陵江、沱江等跨省市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分解落實方案,完成長江、嘉陵江等5江重慶境內河道劃界和460個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此外,川渝兩地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無廢城市”共建;制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實施方案》,共推綠色發展,探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路徑。

  優化産業和能源結構

  共推綠色轉型

  “今年,川渝地區要協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將通過實施産業結構綠色轉型和能源結構綠色優化‘雙輪驅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發展。”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

  在推進産業結構綠色轉型上,2022年,重慶、成都將發揮“雙核引領”作用,推進“綠色製造”。兩省市將開展清潔生産審核和評價認證,推進傳統産業清潔生産改造;聯動打造雙城經濟圈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綠色工程研究中心,推動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研發應用;落實川渝兩地“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並加強應用,引導産業科學合理佈局。

  在促進能源結構綠色優化上,川渝將創建清潔能源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清潔能源沿江走廊。同時,嚴格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持續淘汰煤電落後産能,推動煤電結構優化和綠色低碳轉型。

  《要點》還提出,2022年,川渝要開展綠色發展試驗示範,推動萬州及渝東北地區探索三峽綠色發展新模式,走出整體保護與局部開發平衡互促新路徑;深化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推進四川天府新區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先行先試。

  築牢生態屏障

  共治跨界污染

  今年,川渝將推進以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為主體,其他支流、湖泊、水庫、渠係為支撐的江河水系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結合“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林業重點項目,提升森林數量和品質;強化重慶中心城區“四山”保護提升,推動四川龍泉山生態保護修復。

  《要點》還提出推動毗鄰地區啟動第一輪生物多樣性調查,推動城口大巴山崖柏擴繁基地建設、四川金陽絲毛雞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場(區)建設以及在重慶榮昌建立國家重點區域畜禽基因庫。

  在共治跨界污染上,兩地聚焦水、大氣、土壤等領域持續強化聯防聯控聯治。“我們將協同推進跨界水環境治理,實施涪江、銅缽河、瀨溪河等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治理和聯防聯治,共同推動創建瓊江示範河流;共建共享毗鄰地區城市和建制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上,川渝將完成“成渝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與集成示範項目”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深化毗鄰地區重污染天氣共同應對機制;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管理,協同開展水泥等行業錯峰生産,嚴控工業“兩高”項目;強化移動源和揚塵源聯合治理。

  在土壤污染協同治理和固體廢物聯動監管方面,川渝將加強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諮詢共享專家庫;共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共享。

  齊抓風險管控

  共商環境管理

  《要點》提出,兩地將聯合防範區域環境風險,落實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合作機制,強化毗鄰地市區縣聯合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推進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加強尾礦庫環境監管,協調推進輻射安全管理等。

  “我們將落實川渝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聯動合作機制,對群眾關注熱切的跨區域、跨流域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進行同時督察、同步交辦、同標準整改。”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

  今年,兩地將落實川渝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聯動合作機制,常態化共同發現問題、一體交辦問題、一體整改問題,實現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互享互通;加強立法司法保護協作,協同推動地方性法規制修訂,深入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等,共商環境管理。(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