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發佈“1+N”産業高品質發展政策體系
2022-06-20 09:32:30來源:人民網編輯:胡明珠責編:李金秋

  原標題:兩江新區發佈“1+N”産業高品質發展政策體系

  為了以務實舉措穩住經濟大盤,增強發展信心,切實抓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6月17日,兩江新區舉行新聞發佈會,對《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及汽車、電子信息等12個産業專項招商政策進行詳細解讀。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新聞發言人程文迪出席發佈會,介紹兩江新區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1+N”政策體系有關情況。

  據悉,該政策體系包括《重慶兩江新區促進國際消費發展專項政策》《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現代金融産業高品質發展專項政策》《重慶兩江新區促進國際貿易及物流産業高品質發展專項政策》《重慶兩江新區促進專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專項政策》,進一步推動國際消費、現代金融、國際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業的高品質發展。

  穩住經濟大盤 增強發展信心

  程文迪表示,以此次“1+N”政策體系出臺為契機,兩江新區將繼續一手抓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做大産業群、做強産業鏈、做優産業端,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打造産業發展的升級版。

  “1+N”政策體系基本涵蓋了兩江新區“十四五”期間及未來著力發展的支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具體來講,主要支持發展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新型顯示、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衛星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軟體、生命科學、智慧能源等未來産業,以及現代金融、國際消費、國際貿易和物流、專業服務、工業設計、會展文創等高端服務業。

  “1+N”政策體系中的“1”,即《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企業為第一視角,從鼓勵産業資源集聚、開展科技創新、實施技術改造、提升專業能力、開展應用融合創新、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強化品質品牌建設、鼓勵上規上市、實施綠色低碳發展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等十個維度推動高品質發展。

  汽車、電子信息等12個産業專項招商政策重點關注增量項目,適當兼顧存量項目,鼓勵企業來新區發展,分別從企業經濟發展貢獻、固定資産投入、研發創新投入、發展載體和産業人才等5個方面給予支持和獎勵。

  政策“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高

  “‘1+N’政策體系具有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綠量高三大特點。”程文迪説。

  在含金量方面,如新引進的新能源及智慧網聯汽車項目可最高給予3億元的固定資産投資支持和2億元的研發費用支持,航空航天對於新落戶的空間基礎設施項目最高可給予1億元支持,新引進的新型高端研發機構落地可給予最高7000萬元獎勵。

  含新量既包括新興産業,也包括創新人才。據介紹,“1+N”政策體系基本涵蓋了兩江新區“十四五”期間及未來著力發展的支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其中支柱産業如汽車産業重點支持智慧化、網聯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數字經濟産業政策支持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軟體等戰新産業發展;航空航天産業支持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産業發展等。在創新人才引育方面,從多個維度支持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比如,“1”政策中對經認定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分別可給予1萬元、2萬元和10萬元的安家補貼;數字經濟專項政策還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最高50萬元的人才獎勵;同時,各産業專項人才都根據行業實際給予高端人才、高技術人才不同程度的獎勵。

  政策體系還突出了“含綠量”,對企業落地、研發創新、技改和産品創新、提升專業化能力、上規上市、品質和品牌建設、綠色化智慧化改造等各階段發展全生命週期予以相應支持,均突出了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的特色。

  統一設置政策兌現、諮詢窗口

  據悉,為了方便企業了解、諮詢和申報,推動政策儘快落地見效,兩江新區就“1”政策制定了簡化版的“申報諮詢指南”,12個招商專項政策制定了“政策兌現流程”,公佈了各條款的具體諮詢單位、聯繫人以及兌現流程,方便企業諮詢申報。其餘的政策配套申報指南及操作細則等也正在加快制定當中,將儘快向社會公佈。

  在兩江新區政務大廳,兩江新區還統一設置了政策兌現、諮詢窗口,實行“一窗受理”“首接首問”,同時新區還開通了線上申報窗口,讓企業“少跑路”,甚至“不跑路”。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具體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根據産業發展需要制定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細分産業政策,引導和推動新區産業持續做大做強做優。”程文迪説,兩江新區將以推動“1+N”政策體系的落地落實為契機,繼續努力打造産業發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區域協作、城市建設升級版。(趙鵬、謝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