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國家文物局、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在重慶市大足區開幕。
開幕式現場 供圖 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組委會
據悉,本次論壇將持續至8月21日,百餘名國內外石窟寺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將聚焦“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主題,圍繞氣候變化下石窟寺保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石窟寺科技保護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進展、石窟寺考古與多重價值挖掘、石窟寺監測與風險管理等議題,開展富有建設性的廣泛討論。
在開幕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與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考古與博物館局簽署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諒解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文物保護、利用和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
與會嘉賓參觀大足文物醫院 攝影 張世美
論壇舉辦期間,與會嘉賓實地參觀了大足石刻小佛灣摩崖造像保護工程以及大足石刻文物醫院,觀看了《大足石刻》“8K”球幕影片,考察了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的保護利用新成果。
大足石刻小佛灣造像修復現場 攝影 張世美
據了解,論壇舉辦地重慶大足是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所在地。大足石刻現有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75處共計5萬餘尊石窟造像,代表了西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準。
大足石刻文物醫院工作人員正在查找石刻病害 攝影 張世美
近年來,大足為推動石刻保護研究利用水準不斷提升,先後建成了石質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大足石刻文物醫院、數字展示中心等一批保護平臺,推出了《大足石刻全集》考古報告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研究成果,完成了以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為代表的一批石質文物保護示範項目。大足區委書記陳一清表示,大足將以此次論壇為新的契機和動力,進一步提升大足石刻保護水準,全面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賡續歷史文脈,為石窟寺保護研究利用貢獻大足力量。
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論壇上談到,中國石窟寺在選題、內容、造型等方面都有著突出的中國特色,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的舉辦旨在聯合國際力量,凝聚保護共識,進一步挖掘闡釋石窟寺的多元價值和豐富歷史內涵,保護展示獨具東方魅力的藝術傑作,激發弘揚石窟寺所承載的時代精神,為保護人類智慧結晶貢獻力量。(文 張世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