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潼南檸檬“出海記”
檸檬種植基地 攝/楊毅
匯達檸檬搭乘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首批聯運班車發往東南亞 攝/張錦輝
匯達檸檬赴新加坡參加2023年新加坡國際食品與酒店展
核心提示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也是潼南檸檬自主出口的第七年。沿著這條承載文明記憶、寄託未來夢想的希望之路,潼南檸檬銷往泰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出口累計超10萬噸。
小小的潼南檸檬,已發展成大産業,獲批多個“國字號”榮譽,全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建“一帶一路”,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最新數據顯示,從2022年10月上季檸檬採摘上市至今,潼南區檸檬深加工量、出口量雙雙位居全國第一。
立標準、建體系 從源頭嚴控檸檬品質
在柏梓鎮萬畝檸檬種植基地,滿山果林鬱鬱蔥蔥,金黃色的果實綴滿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果香。工人們穿梭林間,忙著採摘、分揀、裝箱、上秤、裝車,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今年的檸檬長得好,個頭大、表皮乾淨,很多都達到了一級果的標準。”廖成彬種植檸檬已有20年,從幾十畝起家,慢慢發展到800畝,收益越來越好。“我們的檸檬嚴格遵守科學化、標準化流程種植,是綠色無公害産品,每年都會定期抽樣送檢,品質從源頭就得到了保證。”
據了解,潼南地處北緯30度地帶,年均氣溫17℃,具有偏酸性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是種植優質檸檬的絕佳之地,已成為我國檸檬三大主産區之一。而柏梓鎮,則是潼南檸檬的核心産區,也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檸檬)。
“每年收穫的時候都要三四十名工人齊上陣,不然根本忙不過來。”廖成彬笑道,“自從有了出口‘身份證’,檸檬的銷路更廣了,有時果子還沒熟訂單就滿了。”
一顆小小檸檬果,從柏梓鎮出發,走出重慶,跨出國界,邁向全球。
近年來,潼南為打開檸檬國際市場,不斷在品質上發力,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了多達200多項的《檸檬種植標準》,制定了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實現了生産宜機化、水肥一體化、管控智慧化、品種優良化、綠色有機化種植,讓潼南檸檬技術含量更高、産品品質更優。
隨著中國不斷提升向世界開放市場、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和信心,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聯結點,潼南檸檬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戰略佈局,建立檸檬産品可追溯制度,成功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檸檬),使其成為檸檬特色農産品加快出口轉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承載地。
當前,潼南檸檬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年産量28萬噸,其中海關出口備案基地3萬畝。
強龍頭、補鏈條 壯大檸檬出口市場主體
在柏梓鎮,剛摘下來的檸檬被一筐筐裝進收運車裏,又一車車拉到位於潼南高新區的重慶雪王農業有限公司。
經過智慧化分揀線的嚴格檢測和全自動化的精確分裝,檸檬鮮果將進入冷藏倉庫,靜待啟程。
在海的另一頭,蜜雪冰城已成為印度尼西亞社交媒體上的熱點,鮮紅色的標誌和雪人logo已經遍佈印度尼西亞的商場、小巷和商店。
據悉,蜜雪冰城在菲律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多個東南亞國家開設了大量門店。作為冰雪蜜城全資子公司,重慶雪王農業收購的潼南檸檬正是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直達這些門店。
“自9月份投産以來,我們已收購潼南檸檬上百萬斤,收儲量超百萬斤。接下來進入採摘高峰期,收果和收儲量將持續遞增。”重慶雪王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由於公司剛投産,出口暫由集團其他子公司辦理,目前我們正在抓緊辦理出口備案手續和第二期深加工車間建設。”
可以預見,完成出口備案後,重慶雪王農業將進一步打開檸檬銷路,發貨量將呈階梯式增長。同時,深加工車間投産後,其生産的檸檬汁、凍幹片等産品將直接出口至海外門店,讓更多的潼南檸檬走出國門。
以檸檬外貿轉型基地為載體,潼南區加強引導、服務和政策支持,不斷壯大檸檬出口市場主體,先後引進培育了一批有實力、有規模的檸檬出口企業落戶潼南。雪王農業正是其中之一。
“我們著力構建綠色食品、保健産品等多層次、多元化的加工體系和種植、加工、行銷、研發等全産業鏈格局,有力提升檸檬精深加工水準和産品附加值,搶佔國際市場。”潼南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引進培育檸檬加工企業之初,潼南區就加強指導,按照外貿出口加工企業要求規劃建設,並完善協調合作機制,積極引導檸檬企業開展出口基地備案面積申請,成效明顯。
截至目前,潼南區集聚了一批領軍型、加工型、外向型龍頭企業入駐,培育各類檸檬經營主體360余家、其中貿易類經營主體15家,建有出口水果(檸檬)包裝廠4個。
提效率、降成本 暢通檸檬“出海路”
隨著一聲汽笛長鳴,裝滿檸檬鮮果的集裝箱貨車從匯達檸檬廠區緩緩駛出。
“這一批檸檬鮮果是發往俄羅斯和泰國的訂單。”重慶匯達檸檬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預計10到12天,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泰國林查班的市民就能品嘗到來自潼南的新鮮檸檬。”
曾經,跨境運輸週期長是潼南檸檬“走出去”的一大難點。
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暢通了潼南檸檬出口的道路,潼南檸檬的國際化道路也隨著“一帶一路”而不斷延伸。
2017年,首批運載檸檬的國際公路直達專車,從潼南出發前往俄羅斯。這1年正式開通運營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將重慶與東南亞國家的運輸距離縮短到10余天,也將潼南檸檬帶到了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2019年,以重慶和新加坡為雙樞紐的“中國西部—東盟”農産品貿易服務平臺建成運行。服務平臺以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為依託,豐富了潼南檸檬的出口路徑。
2020年,潼南檸檬首單直接出口新加坡,完成了重慶鮮果直銷新加坡的第一筆訂單。此次出口直銷意味著時間和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也標誌著潼南檸檬從種植、加工到貿易、物流全産業鏈的完善。
如今的潼南區,貿易環境持續優化,通關效率不斷提升,檸檬出口企業物流成本持續降低。
據潼南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潼南區已與重慶海關簽訂《共建潼南區開放型經濟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完善了海關潼南工作站業務範圍,實現關口前移,為檸檬産品出口報關、快速驗放貨物等提供便利;強化了物流暢通,幫助企業聯繫跨境物流平臺,暢通檸檬出境通道,促進檸檬企業對外貿易增長。
下一步,潼南區將加強多式聯運發展,加快完善渝遂高速、潼榮高速的配套服務功能,加快通用機場建設,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新領域。
拓渠道、抓機遇 走向世界大舞臺
走過黑龍江,經綏芬河口岸,潼南檸檬來到俄羅斯,最終出現在外國友人的餐桌上。
“從飲食習慣看,檸檬在國外是食物調味料,經常在海鮮、西式菜肴、涼拌菜、面點烘焙中加入檸檬汁調味,所以對檸檬的消費需求很大,檸檬的價格也好。”重慶匯達檸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我們做出口業務,就是看準了海外市場對檸檬的巨大需求。”
在俄羅斯一家農産品集散中心,匯達檸檬的檔口整潔明亮,專門用來展示檸檬産品。靠著這一銷售點,匯達檸檬拿下了海外市場的“第一桶金”——檸檬鮮果20多噸。
“第一單給了我們很大信心,現在通過客戶反饋和展會銷量,我們也明顯感覺到潼南檸檬的品質已受到越來越多認可。”匯達檸檬相關負責人笑道,“我們信心十足,將繼續開拓市場,把業務做得更大。”
實際上,不僅是檸檬鮮果,潼南檸檬現有果汁、果膠、脫氧凍幹片、軟糖等一系列精深加工産品,涵蓋生産飲料、綠色食品、美容護膚品、生物醫藥及保健品等5大類350余種,形成匯達檸檬、檬泰生物精深加工“雙龍頭”,産品遠銷至俄羅斯、德國、香港等31個國家和地區。
多年來,潼南區多措並舉,力求實現檸檬經濟效益最大化。先後建成重慶潼南渤海檸檬交易中心,在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檸檬海外倉、協同中心,建設檸檬出口海關監管凍庫1處;發揮國家級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示範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的品牌效應,組建潼南檸檬出口外銷直通平臺;依託“檸檬國際物流交易中心”網絡平臺,發揮其集檸檬電子交易、銀行在線支付、檸檬行情資訊、現貨資源搜索、終端採購招標、電子商務服務為一體的網上電子服務功能,形成以大生産、大流通、大市場為特點的檸檬供應鏈服務體系,有力提升了潼南檸檬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2022年10月上季檸檬採摘上市至今,潼南區檸檬出口量達到3.98萬噸,佔全國的70%,金額3.29億元;深加工量10萬噸,加工産值10億元。
縱深>>>
全力培育“潼南檸檬”知名品牌
多年的持續投入、接續發力,使潼南檸檬的品牌美譽度、産品影響力蜚聲海內外。
“潼南檸檬”先後獲評國家地理標誌商標、被納入國家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名錄,被認定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成功創建中國特色農産品(檸檬)優勢區、國家級出口檸檬品質安全示範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檸檬)、國家檸檬生物火炬特色産業基地等“國字號”。
其中,匯達檸檬入選“巴味渝珍”十強名單,成為中國檸檬産業領軍品牌,通過中國品質認證中心GAP認證、國際GAP(良好農業規範)認證,檸檬鮮果、檸檬即食片、檸檬蜜茶、檸檬蜜醬獲評重慶市名牌産品,6個檸檬産品被認證為綠色食品。
“我們聚焦國際國內大市場、大流通、大消費,大力實施‘潼南檸檬’品牌培育行動,整合運用現有品牌資源的同時,積極支持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著力打造‘潼南檸檬’知名品牌。”潼南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潼南區相關部門定期深入檸檬企業開展商標註冊指導、專利申請轉讓運用、融資貸款等服務,高水準辦好國際檸檬節,多方提升檸檬企業品牌培育積極性和主動性,協調專家、行業協會等幫助解決地理標誌商標申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品牌管理良性發展。
目前,潼南區已累計註冊檸檬商標160余件,“潼南檸檬”地理標誌商標1件,培育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1家,重慶市知識産權優勢企業1家,獲得馬德里註冊國際商標1個,辦理知識産權融資抵押6000萬元。
劉廷 王靜 圖片除署名外由潼南區委宣傳部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