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齊聚重慶涪陵 為白鶴梁-尼羅尺聯合申遺支招
2023-11-23 09:36:02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開創世界遺産保護新模式 多國專家為白鶴梁-尼羅尺聯合申遺支招

  11月22日,由涪陵區人民政府、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聯合主辦的2023白鶴梁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埃及、法國、荷蘭、澳大利亞、墨西哥、印度等國家的40余名水與遺産領域專家齊聚涪陵,圍繞水文遺産保護、白鶴梁-尼羅尺聯合申遺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今年10月,白鶴梁題刻與尼羅河水尺啟動了聯合申遺。其中,白鶴梁記載了自唐廣德二年(西元764年)以來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尼羅尺則是古埃及測量尼羅河水位的工具,尼羅河上分佈著多個尼羅尺,此次納入聯合申遺的是羅達島上的尼羅尺。

  “白鶴梁與尼羅尺雖相隔萬里,但其功能非常相似,有著極其緊密的內在聯繫。”研討會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工程師李雲鵬説,目前,涪陵白鶴梁與羅達島尼羅尺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兩國聯合申遺,將有助於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開創世界遺産保護新模式。

  “不過,兩地聯合申遺還面臨著諸多挑戰。”李雲鵬説,突出的普遍價值是世界文化遺産申遺的重要標準,而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白鶴梁已不再具備水文監測的作用,如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闡述白鶴梁的價值和意義,讓中埃聯合申遺得到優先考慮,是當前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白九江提出了聯合申遺的具體實施方案。在他看來,目前中埃聯合申遺已經起步,以此為契機,應加快建立與埃及民間和官方聯合申遺的工作機制,加強兩地的溝通交流,爭取儘早完成“埃及尼羅尺石刻-中國白鶴梁題刻聯合申遺文本”編寫工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和保護學院副教授卡羅來納·卡斯特拉諾斯表示:“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在她看來,水文遺産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話語力量,能夠讓人們回溯從古至今的歷史和傳奇事件,通過這些水文遺産,可以對人類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碎片”進行重新梳理和考量,包括貨物運輸、人類遷徙、古代科技和貿易等。

  與會專家還探討了全球氣候變化對水文遺産保護的挑戰,呼籲各國加強氣候變化大背景下的跨學科、跨地區交流協作,將先進適用的技術應用於遺産保護實踐,提高保護效能。(記者 左黎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