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心城區完成60個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
2023-12-11 09:43:48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惠及76.9萬市民出行 中心城區完成60個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

重慶中心城區完成60個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

軌道環線謝家灣站人行步道工程有效解決群眾搭乘軌道交通繞行的問題 攝/劉旖旎

  開欄語

  今年以來,全市落實常態化“三服務”機制,出臺真招實策,積極為基層賦能增效,為企業紓困解難,回應群眾急難愁盼,讓“三服務”更加惠民有感。即日起,推出“規劃引領優服務 惠民助企促發展”專欄,聚焦全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以前坐軌道交通只能繞行,現在有了這條步道,直接就能走到軌道站,節省了不少時間!”12月7日下午,家住九龍坡區鵝公岩小學附近的何女士下班後從軌道謝家灣站出站,步行通過站外步道,乘坐垂直電梯,僅用15分鐘就回到了家。

  自今年6月完工以來,謝家灣軌道站步道有效提升了軌道站周圍世紀濱江、麗水菁苑等小區約4.4萬居民軌道出行的便捷性,軌道“最後一公里”的換乘銜接越來越方便,讓居民獲得感滿滿。

  作為山城、江城,重慶市不少軌道站存在步行可達性差、繞行過遠、市民到達軌道站點不夠方便等問題。近年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全面評估了軌道站點的便捷性,針對60個問題較為突出的軌道站點制定了方案,並與市住房城鄉建委共同推進市級重點民生實事“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結合山地城市特色,廣泛開展專家現場調研、網絡問卷調查、社區規劃師走訪調研等形式,與各區聯動優化群眾出行方式,切實解決群眾出行急難愁盼問題。

  目前,重慶市已完成60個軌道站的步行便捷性提升,直接惠及中心城區軌道站800米範圍內約76.9萬人更為便捷地步行前往軌道站。

  傾聽群眾聲音

  9.8萬份有效調查問卷把脈出行短板

  “謝家灣軌道站出站後太不方便,爬坡上坎才能回家,希望修建便捷步道。”“出站後要繞好長一段‘冤枉路’喲,能不能想辦法優化一下?”

  11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建成投用,開通軌道車站243座,重慶市軌道站點步行10分鐘範圍覆蓋了51%的居住人口。準點率高、運量大的軌道交通已成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早在2020年,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開展了《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問卷調查》,吸引廣大市民熱情參與軌道站步行提升意見徵集,收到 9.8萬份有效問卷。過街設施與軌道出入口距離遠、地形高差導致的繞行和爬坡……一個個出行的難題通過問卷擺在了眼前,進一步摸準了群眾出行具體情況。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人介紹,“中心城區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連續3年納入重慶市重點民生實事,共實施60個軌道站的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截至目前,60個項目已全部完工投用,方便了近200個小區、76.9萬居民出行,為市民節約出行時間約3.4萬小時/日。

  大數據賦能

  形成6大類21小類優化改造方法

  “現在步道修得乾淨漂亮,不僅去軌道站方便了,我每天還會來這裡散散步呢!”近日,李家坪軌道站附近居民對步道的建成非常欣喜。

  過去,李家坪軌道站由於其周邊小區步行換乘通道缺失、人行系統不完善,居民出行不便。為解決周邊居民出行問題,規劃新增3條步道,建成後附近居住小區到軌道站的步行時間平均縮短8-10分鐘,有效提升了5.5萬人的出行便捷性和舒適性。

  運用大數據進行多維度客觀評估軌道換乘出行的可達性、便捷性,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對60個需要改善的軌道站總結形成了6大類21小類的優化改造方法,並提出了100多條步行通道的優化方案,包括新增步道,加裝電梯,完善過街,建設道路,新增地塊開口等多種方式。例如,南岸區涂山站在規劃未建道路範圍內新增步道1條,實現濱江片區約4萬人的軌道出行更便捷;九龍坡彩雲湖站旁邊恒基雍翠名門小區,在緊鄰軌道出入口一側新開一處人行出入口,讓小區約3000名居民實現更便捷地乘坐軌道交通。

  “我們根據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的評估結果,精準識別哪個地塊、哪些出行步行前往軌道站不方便,再結合現場踏勘、市民的建議意見,綜合研判找癥結,採用‘一個站點一套方案’的方式開展優化提升,盡可能縮短步行到站時間,減少步行繞行距離。”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人介紹。

  完善出行網絡

  開通公軌接駁線路514條

  上新街軌道站是軌道環線、軌道6號線的換乘站。曾經的上新街軌道站,既有步道年久失修,又缺乏排水、照明、監控等設施,軌道出入口周邊環境亟待提升。

  在上新街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中,優化方案將步行優化與區域環境提升、市民休閒場所營造相結合,不僅利用內環立交匝道橋下防護綠地空間,建設市民休閒健身廣場和公園,同時針對既有步道增加排水、照明、指示標誌等設施,讓步行體驗更安全、更舒適。

  事實上,在軌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項目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也開展了改善提升沿途步行環境品質,針對性強化地面公共交通服務等工作,解決周邊居民、企業員工出行需求。截至目前,重慶市已開通公軌接駁線路514條,小巷公交28條,初步構建起“最先和最後一公里”社區出行網絡,進一步填補了軌道站點“最後一公里”的銜接空白。

  為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提升軌道交通分擔率,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還將持續開展公共交通站點可達性提升規劃,逐年滾動編制公共交通可達性提升方案和項目清單,持續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準。截至目前,已完成新一輪軌道站點可達性評估及優化工作。 陳鈺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