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青年代表探訪山城重慶
2024-06-13 09:10:38來源:新華網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更創新、更開放、更人文——美國青年代表探訪山城重慶

  新華社重慶6月12日電(記者周思宇 趙佳樂 楊仕彥)“這座城市非常迷人!”結束了重慶段中美青年交流活動,第一次來重慶的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學生瑪麗亞·雷耶戀戀不捨。

  6月7日至11日,23名來自美國各地的青年代表齊聚重慶,參加“青年智造未來”主題交流營,該活動是“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旗艦活動的組成部分。

美國青年代表探訪山城重慶

6月7日,美國青年代表在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探訪新能源汽車工廠、走進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沉浸式”體驗端午習俗……多位美國青年表示,在重慶實地探訪的幾天裏,這座山城的“多面”特質令人印象深刻。

  6月7日,23名青年走進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聆聽工作人員講解從零部件到整車的汽車製造流程,駐足觀察生産模組,實地感受物聯網、5G、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打開車載系統、一鍵播放喜歡的音樂、降下投影幕布……美國青年學生瑪吉·梅倫德斯和朋友逐一感受了中國電動汽車的新奇功能,還不禁跟著樂聲一起哼唱,開起了車內小型“演唱會”。

  “參觀工廠時,我們看到了電動汽車的生産全過程,了解了最前沿的研發技術,感受到企業為製造高品質電動汽車付出的努力。”梅倫德斯説,和朋友在車裏一起體驗的時刻十分難忘,大家沒想到一輛電動汽車能有這麼多功能。

美國青年代表探訪山城重慶

圖為重慶城市風貌(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在永川科技片場,這一全流程使用虛擬拍攝技術的數字科技影棚內,美國青年對LED虛擬拍攝系統、XR擴展現實系統、Vicon動作捕捉系統等技術産生了濃厚興趣。

  亞馬遜用戶研究員江璐曾多次來到中國交流,近年來中國新興産業的發展令她印象深刻。“在重慶,我們明顯看到科技類企業發展非常快,作為一名智慧眼鏡的研究員,此行讓我受益頗豐。”江璐説。

  開放,是美國青年們眼中的另一個山城“關鍵詞”。

  “印象中,重慶是一個不靠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沒想到如今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實地參觀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後,華裔青年代表楊寶海感慨,隨著物流大通道的打通,這座城市正日益走向國際前沿,自己也期待著在此探索更多跨國合作機遇。

  告別了“科技范兒”十足的都市,美國青年們又邂逅了山城古樸傳統、富有文化內涵的另一面。

美國青年代表探訪山城重慶

6月9日,美國青年代表在重慶永川松溉古鎮體驗包粽子。新華社記者 周思宇 攝

  活動期間正值端午,交流營一行來到松溉古鎮,領略自然美景與人文風情,體驗包粽子、做香囊、編繩結等中國傳統習俗。

  第一次包粽子的美國青年肖恩·奧利弗,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下,慢慢抓住了要領。他開心地説:“一些中國朋友和我講過端午的由來,但我從來沒有體驗過這些習俗,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把包好的粽子拿到朋友們面前‘炫耀’了。”

  從變臉到説書,從茶藝到書法,從古箏到葫蘆絲……“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活動,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很新奇。“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但此前從沒來過中國,這次交流活動中我學到了不少。”在美國洛杉磯一家武術機構擔任主教練的大衛·文説。

  據介紹,“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發起並組織實施。11日下午,結束重慶段活動後,23名美國青年赴北京參加“中美青年友好會見”活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