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實現人工智能自動選礦
2024-06-17 09:51:42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重慶實現人工智能自動選礦 全市首臺數字化智慧重選搖床問世

  當人工智能和傳統産業選礦業相遇,會擦出什麼火花?6月11日,記者從重慶市地質礦産測試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發團隊自主研發出全市首臺數字化智慧重選搖床(以下簡稱智慧重選搖床),可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識別,配合數字化遠程操作,自動完成選礦。目前該設備已完成試驗,正式問世。

  為何要開發智慧重選搖床?這臺搖床有何特別之處?記者到現場進行了採訪。

  過去靠“手感”,現在靠數據

  在中心的重選實驗室,記者看到了智慧重選搖床。它由機櫃、斜面搖床、數控水龍頭、導礦板構成,在斜面搖床正上方,還有一個黑色高清的攝像頭。

  “重選”的意思是用重力選礦,重選試驗主要負責黑色金屬礦石、有色和稀有金屬礦石的選別,以及非金屬礦石的提純除雜。這是啥意思?選冶高級工程師周春吉打開智慧重選搖床,向記者進行了演示。

  周春吉先調出了智慧重選搖床的實驗參數,設置好各項數據後,將石英砂礦漿倒入進漿攪拌桶。隨即,搖床自動傾斜,3個水龍頭開始緩緩出水。礦漿流入搖床後,搖床開始晃動,在水流沖刷和晃動中,原本混在一起的石英砂和含鐵雜質礦物逐漸分離,在搖床左邊形成一條分界線。

  “含鐵雜質礦物比石英砂重,因此會分離,分界線右邊的是可利用的石英砂,左邊的則是含鐵雜質。”研發團隊成員李珂博士話音剛落,智慧重選搖床的導礦板就自動伸出,將篩選出的石英砂導入中精礦桶,另一邊的含鐵雜質則進入廢礦桶。

  “這套流程過去全靠人工操作,稍不留神就會耽誤事。”李珂説,過去一次重選耗時15—20分鐘,需要兩名工作人員,稍有不慎就會把雜質和礦物混在一起,導致後續試驗結果不準確。而每一次試驗的水量、搖床傾斜度等都得靠工作人員的“手感”,如果換人操作,數據重現性不好,還有可能影響試驗結果。

  而使用智慧重選搖床,所有參數都可以記錄在後臺,從而形成篩選礦物時的水量、傾斜度“配方”,有了這個“配方”,無論誰操作都可以保證選礦品質。

  把有價值的礦物和元素“一網打盡”

  為了進一步提高選礦的準確度和效率,李珂和團隊還為智慧重選搖床配上了“大腦”和“眼睛”,也就是人工智能演算法和視覺識別模組。

  通過搖床上方的高清攝像頭,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可以迅速判斷出礦物和雜質的分界線,精確調整搖床傾斜角度和導礦板的位置。“目前,人工智能的選礦準確度在80%左右,我們希望能將準確度提升到95%。”李珂説。

  選礦的準確度為何如此重要?李珂舉例説,如果一噸礦石中有一克金子,就可以作為金礦進行開採,考慮到開礦成本,選礦越準確,就越有可能“沙裏淘金”。

  過去,對於低品位礦、共生礦,考慮到利用價值不大,就直接被定性為“呆礦”“廢礦”棄之不用。通過科技創新精準選礦,低品位礦和共生礦中有價值的礦物或元素就能被篩選出來,轉化為經濟效益。“這是選礦業從粗放利用到綠色發展的一種轉變。”李珂。

  可遠程控制,有望推廣到礦山

  為開發智慧重選搖床,中心研發團隊耗時一年,攻克了設備進水、進漿、礦漿回收、床面控制、圖形智慧分型識別、人工智能控制導礦分礦等技術難題。

  智慧重選搖床的應用前景如何?李珂介紹,智慧重選搖床不僅“聰明”,還不“嬌氣”,可以頂住噪聲、粉塵等不利條件,在礦山、礦業企業的生産一線正常應用,而且還能遠程控制。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生産情況,隨時調整選礦的“配方”,而不必一直守在旁邊。

  目前,智慧重選搖床已在實驗室和礦山等場景進行測試,表現良好、性能穩定,正申請發明專利。李珂表示,這臺設備不僅解決了傳統選礦技術的諸多痛點,增強了國內選礦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更能使以前難以經濟開發的低品位礦、共生礦得到有效開發利用,為礦業企業降本增效。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對設備進行優化,爭取早日將設備推向市場。(記者 申曉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