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空中航線看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發展新速度
2024-06-26 09:47:32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今年1—5月,重慶—新加坡航線旅客量92464人次,同比增長594.6% 透過空中航線看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發展新速度

  重慶最密集的國際航線是哪一條?答案是重慶—新加坡航線。目前,重慶飛新加坡的航班已經達到每週21班次,每天3班次。今年1—5月,重慶—新加坡航線旅客量92464人次,同比增長594.6%;航班起降732架次,同比增長531%。

  重慶—新加坡航線客流量劇增,折射了這樣一個事實——隨著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不斷深化,重慶與新加坡的合作越來越密切。

  市商務委副主任、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表示,一年多以來,以實體合作為牽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加速發展,讓渝新兩地重點項目落地見效明顯,合作領域不斷開拓,人文交流更加緊密,互聯互通水準提升明顯。

  17項合作取得進展

  5月29日,在亞洲科技大會期間,重慶在新加坡為“樞紐港産業園”和“生命科技城”舉行了一場推介會,現場簽約12個項目,總簽約金額超10億元,涵蓋生命科技、先進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現代物流和供應鏈服務等領域。

  樞紐港産業園致力於打造港産城一體的國際綜合樞紐,持續釋放“通道+經貿+産業”聯動效應;生命科技城則致力於建設中新合作生物醫藥産業高地和國際中西醫融合創新示範區。兩個實體項目都源於2023年7月渝新高層在新加坡的一次會面。

  以樞紐港産業園為例,當時,重慶方面向新加坡方面提出了項目建議,並在隨後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區域合作論壇上進行了項目推介。此後不久,新加坡貿工部、企發局、使領館等近50家新方機構、企業、商會先後來渝調研。

  今年4月,樞紐港産業園簽約47個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先進裝備、先進材料、物流和現代供應鏈服務等領域,標誌著該産業園邁入發展新階段。新加坡盛裕集團中標産業園規劃編制項目,新加坡GKE物流公司有色金屬和大宗物資保稅物流倉儲及分撥業務也相繼落地。

  樞紐港産業園只是2023年渝新雙方高層交流後,在實體合作方面取得進展的“冰山一角”。“當時雙方溝通了很多,提出了非常多領域的合作。”孫熙勇介紹,會面結束後,兩地各單位各部門積極跟進項目落實,如今已在17項合作上取得了進展。

  比如,重慶渝之旅與新加坡星和旅遊公司的合作項目,雙方優化整合重慶範圍內各旅遊資源,成功打通遊客互送新通道。

  在産業合作方面,今年初,重慶組織25家機電類企業赴新加坡參加2024國際産業合作大會,促成慶鈴、賽力斯等汽車企業與新加坡企業在標準對接、技術研發、國際市場拓展等方面收穫了一批合作成果。高校合作方面,目前,重慶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續簽兩校合作備忘錄,新增共建聯合實驗室、教授互聘、博士聯培等合作內容。

  多領域探索發展新路

  “2023年以來,渝新雙方的互動頻繁了很多。”孫熙勇説,一年多時間,雙方僅高層召開的雙邊合作機制會議就有4次,落實到具體層面的會議則更多。通過這些會議,雙方逐步達成共識,即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為牽引,落地更多具體合作,加速推動渝新兩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陸海新通道是雙方合作的重點。目前,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已與重慶進出口商會、中資企業(新加坡)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在擴大投資貿易、國際産能合作、國際工程承包等領域,深化陸海新通道國際合作。

  記者了解到,2023年至今,重慶經陸海新通道發送至新加坡的貨物(含經新加坡中轉)超7000標箱,帶動渝新貿易進出口總額超100億元。雙方正在謀劃加密欽州港至新加坡港海運航線,計劃加密至每週3班航線,力爭2027年實現“天天班”。

  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重點領域,都實打實地取得了收穫。金融服務領域,中新跨境融資通道融入資金達22.4億美元,25家重慶企業在新加坡成功融資,並成功落地渝新首筆跨境綠色債券、首筆跨境俱樂部貸款。新加坡在華首支QDLP基金成功在渝發行,中新(重慶)國際金融數據港啟動運營,中新合作共建重慶跨境數字貿易服務平臺。

  航空産業領域,渝新機場商業合作“星空雲廊”商業街開街,江北機場商業國際化水準大幅提升;新航(重慶)保稅航材分撥中心累計實現進口保稅航材1000余萬元,降低企業航材運營成本20%以上。

  交通物流領域,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項目核心區倉儲使用率達100%,基地配套工程魚嘴鐵路貨運站南貨場建成投用,目前正加快啟動二期項目建設;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推動川渝農産品直供新加坡超市貿易額達7900萬元。

  信息通信領域,“中新數通”一站式雲服務平臺服務能效持續完善,上線企業857家;中新(重慶)大數據智慧化産業示範園區2023年實現産值65億元,同比增長62.5%。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新國際金融數據港正式運營,有力地推動了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在跨境人民幣支付、跨境電商、文化出海等領域業務應用。

  一批新項目謀劃未來

  6月25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在重慶舉行,雙方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部署。期間,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部長楊莉明還率40多位政企代表來渝考察對接。

  本次會議中,中新雙方簽約16個實體合作項目。其中,“出口汽車展示展銷基地及汽車物流合作”,將依託中新(重慶)多式聯運基地,帶動“重慶造”汽車出口展示展銷,助力“渝車出海”計劃。教育類合作也是本次簽約的重點。例如,新加坡理工學院與重慶多所高職院校簽署合作框架,雙方將在師資培訓、聯合教學資源開發等領域開展合作。外貿合作也有不少。例如,新加坡“Triplestar”公司與重慶對外經貿(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依託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擴大成渝農産品出口規模。

  “我們很看好重慶農産品的潛力。”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前任會長黃山忠表示,重慶的柑橘、脆李等農産品很受歡迎,新加坡有渠道讓這些重慶農産品加速走向世界。(記者 楊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