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鄉村工匠唐麗娟:讓“巫溪嫁花”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2024-08-21 18:07:44來源:重慶日報網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近日,巫溪縣天元鄉,在一棟別具風味的吊腳樓內,“繡娘”們正在繡帽子、鞋子,穿針引線之下,畫布上勾勒出靈動的鳥獸圖案。

  這是巫溪縣寧繡刺繡有限公司打造的“繡樓”幫扶車間,該公司負責人名叫唐麗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巫溪嫁花”的代表性傳承人。

巴渝鄉村工匠唐麗娟:讓“巫溪嫁花”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唐麗娟工作室裏展示的團扇、花卉刺繡等作品。據巫溪發佈

  去年,唐麗娟被評為巴渝鄉村工匠。20多年前,唐麗娟是一名鄉村女教師,從三尺講臺走向古法授藝,擔當起保護和傳承非遺的重任。如今,唐麗娟投身鄉村振興,帶動村民一起增收。她説,讓“巫溪嫁花”活起來只是第一步,她還要讓這項非遺火起來。

  鄉村老師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在巫溪,當地的女孩年齡超過12歲,就開始飛針走線,為自己做嫁衣。這一刺繡手藝,在民間被稱為“巫溪嫁花”。

  作為土生土長的巫溪人,唐麗娟從小就對“巫溪嫁花”特別熱愛,她的母親也是一名刺繡高手。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唐麗娟感受到這一古老刺繡技藝的魅力,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但傳承千年的“巫溪嫁花”,早年間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成年後,唐麗娟成為了一名鄉村老師,工作之餘,她開始了對“巫溪嫁花”的保護行動。

  為了將“巫溪嫁花”傳承保留下來,唐麗娟在周邊的鄉村蒐集到百餘件殘留的繡片,經過清洗、修補後保存下來。同時,她還走訪技藝精湛的老藝人,把這些繡片的技法、寓意與文化內涵、歷史發展等整理成資料。20年間,唐麗娟共蒐集古老繡片400余幅,修復繡片100余幅,整理文字10萬餘字,為申請非遺奠定基礎。

巴渝鄉村工匠唐麗娟:讓“巫溪嫁花”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唐麗娟(中)在創作嫁花。受訪者供圖

  一個偶然的機會,唐麗娟的伯父從台灣回老家探親,回家時帶走了唐麗娟繡的鞋墊。沒想到,小小的鞋墊勾起了台灣同胞的鄉愁,唐麗娟因此收到大量的訂單。

  就這樣,唐麗娟白天是一名鄉村教師,晚上則是鞋墊圖案設計師。她設計的圖案具有濃濃鄉情,深受消費者喜愛。

  2010年,“巫溪嫁花”亮相上海世博會,憑藉著雅艷相宜的色彩和精巧細膩的繡工,博得了眾人的喜愛。2011年,“巫溪嫁花”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在2021年,“巫溪嫁花”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此後,唐麗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巫溪嫁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一針一線“繡”出增收路

  這些年,唐麗娟帶領她的團隊,研發出400余項非遺衍生品,擁有38項國家專利,作品陸續獲得國家級、市級金獎、特殊創意獎。唐麗娟領頭開發的産品,以其美觀實用而暢銷國內外,曾多次被定為國禮贈送外賓。

  與此同時,唐麗娟還用一針一線,帶領鄉親們“繡”出了增收路。

  2018年,唐麗娟在巫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支持下,先後在紅池壩鎮、天元鄉建立“紅池繡樓就業扶貧車間”“天元就業扶貧車間”和“羊橋就業扶貧車間”,3個工坊共解決就業280人。

  在唐麗娟的努力下,巫溪縣文旅委將“非遺體驗”和“旅遊接待”融為一體,探索出“傳統非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

  在唐麗娟公司內,如今共有繡娘130余人,其中50人是脫貧戶。

  讓巫溪嫁花從“活”到“火”

  20多年來,唐麗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榮譽。去年,唐麗娟被評為巴渝鄉村工匠。但是她認為還不夠,不僅要自己更上一層樓,還要帶領更多的人提升刺繡技藝,設計更多具有國際市場前景的産品。

  如今,在唐麗娟公司內,現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3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3人,正高級職稱高技能人才2人,全市技術能手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重慶英才高技能領軍人才1人。

  “但這些人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人才後勁不足。我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學歷高的優秀人才來學刺繡,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水準和創新性。”唐麗娟説。

  唐麗娟説,接下來將依託工業設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實現企業轉型升級,讓工業設計與非遺保護深度融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新性發展,進而讓嫁花從活起來到火起來。(記者 蘇暢 實習生 舒琪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