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生態産品—— 巴渝鄉村“生態引擎”更強勁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其中,山地丘陵面積佔九成以上,大山大江給予了重慶寶貴的生態資源,保護好、利用好綠水青山,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隨著農業廢棄物得到綜合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産品不斷“上新”,巴渝鄉村“生態引擎”更強勁,巴渝和美鄉村“顏值”更靚、生態底色更厚。
秸稈、畜禽糞污變廢為寶
9月9日,一輛輛滿載水稻秸稈的小貨車開入墊江縣周嘉鎮雨山村的再生資源回收工廠。廠房中,一垛垛秸稈堆起數米高,工人正忙著堆碼、搬運,一旁的機器則將秸稈加工成墊子等製品。
“秸稈以前沒人要,現在卻成了寶。”周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鐘娟説,過去,不少農戶把秸稈一燒了之或者草草還田,不僅污染環境還影響二次耕作。周嘉鎮開始探索秸稈的經濟價值,讓村民利用秸稈增收,從而逐漸減少焚燒秸稈行為。
如今,鎮裏通過引入業主,建起5個收儲點、5個秸稈製品廠,鎮上幾家化肥廠也開始用水稻秸稈和花椒秸稈加工有機化肥。“全鎮秸稈離田利用率在80%左右,秸稈産業帶動約1500人就業,取得了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雙贏’。”鐘娟説。
同樣把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的,還有璧山區正興鎮。近年來,正興鎮農業産業快速發展,生活垃圾、畜禽糞污成了當地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當地投入資金建設了1.49萬個戶用垃圾分類收集桶,4個鎮級再生資源回收站。如今,鎮里正逐步落地綠色産業循環生産園區,計劃將生活垃圾等轉化為電力、肥料等可利用資源。
“目前我市已在26個區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處於全國中上水準;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4%,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推動污水處理、垃圾分類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這需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九龍坡區中梁山西側丘陵地帶,農村居民居住分佈不均,收集、處理生活污水是一大難題。於是,村民將生活污水隨意排放,不僅影響居住環境,還污染了土壤。
在西彭鎮東林村,當地開展了“美麗庭院”評比活動,帶動村民通過評比形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當地還將生活污水就地進行處理後,用作農業灌溉用水。鎮裏還在東林村修建了雙達標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站可以在達標出水和灌溉用水兩種模式間自主切換,在灌溉用水模式下,控制系統將自動調節污水中的氮、磷比例,讓處理後的污水在保留營養物質後再還田利用。”九龍坡區人居環境建設中心主任謝瑋説。
借助東林村的成功經驗,近年來九龍坡區在農村地區推廣建成76座污水處理站,走出了一條通過污水資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環境的新路子。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群眾既是受益者,也是責任主體。
巫山縣福田鎮曾是當地主要産煤區,靠煤而興後,當地生活環境卻變成“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近年來福田鎮的鎮村幹部建立起環境保潔隊等隊伍,引導村民參與清潔行動,鎮上人居環境逐漸變得乾淨、整潔。去年,福田鎮上榜2023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10大典型案例。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行政村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達到100%、農村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5.6%,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9%。
“含綠量”變“含金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振興,還可以將綠水青山中蘊含的生態資源變成村民增收的生態産品。
9月10日,在榮昌區雙河街道萬畝麻竹種植基地,竹農正在採摘新鮮的麻竹葉。他們把麻竹葉打包後運往榮軼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軼公司)加工廠,進行篩選、包裝和腌制等初加工處理。今年,該公司已累計銷售麻竹葉600余噸。
早在2003年,雙河街道就開始大面積引種麻竹,他們推出的麻竹葉、麻竹筍等生態産品在市場上走俏,其麻竹種植面積也逐漸超過1萬畝。然而,由於竹農經營分散、管理粗放,導致種植規模雖然在擴大,但産量、品質並未隨之提高,産品價格也每況愈下。當地一度出現“麻竹田間隨處見,筍葉豐盛無處去”的情況。
2022年,雙河街道與榮軼公司合作,探索麻竹産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的道路。榮軼公司總經理陸鑽和團隊將流轉的2萬畝麻竹進行改造後,以35畝為一個作業單元,免費分包給當地竹農,竹農按照公司制定的標準進行精細化管護,公司負責對産品進行回購。
2023年,雙河街道麻竹産品平均增産40%,麻竹全産業鏈帶動10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1.2萬餘元。
在梁平區獵神村,當地通過關閉礦山、開展生態修復等措施,發展起竹加工業等産業。如今,村集體收入已由2017年的41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334萬元。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重慶市生態特色産業綜合産值達5200億元,未來重慶市還將深入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産業培育行動,打造10條100億元以上的生態特色産業鏈,讓更多“含綠量”高的産品變成“含金量”高的産業。(記者 劉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