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榜單背後的重慶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態勢
2024-10-16 09:31:07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含“新”量上升 活力持續迸發 一張榜單背後的重慶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態勢

  10月12日,全國工商聯發佈“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重慶有9家企業上榜,其中龍湖闖進前100名。

  這份榜單,可視為觀察一個地方民營經濟綜合實力的窗口。榜單呈現哪些新變化?重慶如何找到差距、補齊短板,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

  數據背後看趨勢

  民營經濟含“新”量上升

  記者注意到,重慶有9家企業上榜,與2023年持平,在全國排名第13位、西部第2位,僅次於四川。

  與2019年上榜渝企相比,有8家企業掉出榜單,其中房地産業5家、製造業3家,新進入榜單的2家企業,分別為生物醫藥、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類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與此同時,我市榜單入圍門檻提高71.9億元,製造業企業佔比由40%上升至56%,新興産業企業佔比由0上升至22%。

  榜單變化,折射出重慶民營經濟發展新趨勢。重慶社會科學院財政與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謝攀分析稱,可以看出,重慶民營經濟發展在結構上更加注重聚焦實體經濟領域發展新質生産力,發展趨勢上則注重佈局新興賽道、孵化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這種變化,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重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引導民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做強實業,通過走高品質發展路子來提升含“新”量。

  數據背後看效果

  民營經濟活力持續迸發

  榜單之外,我們進一步看看重慶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數據。

  2023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7932.4億元,增長5.8%,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1%;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7565家、58524家,分別增長19.2%、36.1%;7家民營企業成功上市,新增上市企業數量排名中西部第一。

  一直以來,重慶堅持以超常規舉措培育壯大民營經濟,持續完善機制、創新思路、抓實舉措,推動民營經濟活力持續迸發。

  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方面,重慶召開全市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系列政策,從促進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加強法治保障、優化涉企服務、營造良好氛圍等方面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切實改善民營企業家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2024年8月末,重慶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6026.1億元,同比增長12.7%。

  同時,重慶不斷增強民營企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質效,尤其是圍繞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積極組織民營企業“組團出海”。

  創新發展方面,重慶鼓勵引導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數字重慶”、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等重點建設任務,推動民營企業開展綠色化改造。

  此外,重慶還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制定《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連續六年滾動出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方案,健全“民呼我為”及“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協調解決企業訴求4800余項,受理吹哨事項1.2萬餘件,辦結率和滿意度均超過99%。

  數據背後看潛力

  以深化改革“硬措施”提升“軟環境”

  本次重慶上榜企業數量,與沿海發達地區如浙江(106家)、江蘇(89家)、廣東(50家)、山東(50家)差距較大。

  面對差距,如何迎頭趕上?謝攀認為,下一步要繼續以深化改革的“硬措施”,提升親商、富商、安商的“軟環境”,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難題、辦實事,贏得市場主體的口碑、贏得民營企業家的信任,把重慶打造成為內陸地區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新高地。

  具體而言,首先是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出臺重慶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加快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比如,江蘇明確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産收購、參與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除國家規定必須保持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外,不設置國有股權比例限制。

  其次要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全局的關鍵位置,引導民營企業圍繞低碳經濟、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重點領域加速新技術、新産品升級迭代,完善民營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形成協同發展的民營經濟創新格局。

  同時,還要引導民營企業積極擁抱數字變革,開展“渝商數字行”等活動,實施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行動,搭建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服務、技術服務和融資服務平臺,鼓勵重點行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推進數字化改造,推動民營企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記者 佘振芳 見習記者 侯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