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民生之基,法治是穩定之本。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能完成調解後的司法確認;下樓就能在園區提交行政復議申請;“綜合查一次”讓企業騰出更多時間統一整改、提升經營質效……在重慶,平安建設中的司法行政之力,正成為提升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石。
一年來,重慶司法行政系統助力平安法治一體推進,持續深化司法行政領域改革,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從執法監督、矛盾化解、法律服務等多方面發力,奮力打造平安重慶法治重慶建設的司法行政標誌性成果,讓法治成為巴渝大地的“平安底色”。
蓄改革之勢 添市場之活力
2月12日,在重慶萬州某水泥公司內,智慧化生産線上忙碌而有序。“現在執法部門組團到企業檢查,一次性把問題弄清楚,為企業騰出更多生産時間……”該公司負責人黃青松有感而發。
前不久,在萬州區司法局指導下,經信委、交通局、生態環境局等7個執法支隊以組團的方式對該企業的配電箱、發動機、消防栓等安全設施進行“把脈問診”,合併開出一張“瘦身清單”,提出最優治理方案。通過組團式執法,該區共減少入企執法91次。
沙坪壩區開展“綜合查一次”組團式執法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打造“執法+監督”數字應用,構建市域一體化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裁量基準智慧匹配,有效縮減辦案時限50%以上……重慶推出的一系列“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措施,切實為企業經營發展“減負”,讓市場充滿活力。
“針對企業關心的行政檢查事項多、頻次高、隨意性大等突出問題,我們將優化‘綜合查一次’工作機制,減少對企業的干擾。”重慶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將全面規範涉企行政執法。
釋放市場活力,重慶司法行政機關還拿出行政復議改革實招硬招。
“真沒想到能這麼快完成信用修復,公司終於可以恢復正常運營了。”重慶市涪陵區一名企業負責人感嘆道。據悉,該區司法局在辦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制發全市首份《行政復議涉企案件信用修復提醒書》,督促相關部門3個工作日即助推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工作。
2024年以來,重慶市司法局以“涉企行政復議”為切入點,選取12個區縣開展涉企行政復議“三跨三辦”增值化服務改革試點工作,企業對行政復議的知曉度、信任度和選擇意願穩步提升,試點區縣涉企行政復議收案量同比增長163%,實質性化解率達91%。
一系列改革舉措之下,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越發凸顯,讓企業投資放心、發展安心。
除隱患之險 下“繡花”之細功
“為中心的調解效率點讚!沒想到這麼快就幫我們解決好大難題。”2024年11月25日,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法治法律一體化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用半天時間調解一起複雜糾紛,贏得了當事人的肯定。
原來,園區某企業未按約定支付王某相關款項,致使王某利益受損。但是該企業內部涉及産權轉讓糾紛,無法自行協商解決,最終三方來到服務中心尋求幫助。
了解情況後,服務中心的調解員第一時間聯動江津區人民法院、珞璜鎮、珞璜派出所等單位,促成三方當事人在賠償數額、道歉方式、解決方法等方面達成共識,當場簽署調解協議。
跑出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加速度”,重慶市司法局還在調解“數智化”建設上大力佈局,將AI智慧輔助引入調解,集成打造“信息匯聚流轉、案件派發辦理、品質過程監管、監測分析預警”的數字化應用場景——“重慶調解在線”應用平臺。
截至目前,“重慶調解在線”應用平臺已入駐調解組織1.3萬餘個,線上線下辦理調解案件62.59萬件,成功率達99.76%;當事人申請糾紛調解時間由半天縮短至5分鐘,調解辦案時長平均縮短50%以上。
南川區南平鎮紅鋒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在調解一起鄰裡糾紛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同時,重慶市司法局、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高效協同,推動“重慶調解在線”應用與法院審判管理系統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網上流程全線貫通,大幅縮短從人民調解到司法確認的時間。
除推進矛盾糾紛高效化解外,重慶還紮實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行動,深入推進多元調解“融網進樓”改革專項行動,延伸糾紛預防感知前哨。監獄系統連續13年實現“四無”目標;戒毒系統收治規模全國第三、床位利用率全國第二,收治自願戒毒康復人數全國第一;全市社區矯正實現“四無一降”目標……過去一年,重慶司法行政機關以“繡花精神”紮實推進平安建設工作。
行惠民之實 護百姓之平安
2月10日,由重慶市監獄管理局出品的歌曲《2025重慶監獄cypher》一經上線,在網上迅速引發傳播熱潮,被網友點評為“最硬核的説唱”。這是重慶司法行政系統創新普法形式,讓“小説唱”演繹“大普法”的生動縮影。
深化“按需普法”,重慶充分利用5.5萬名“法律明白人”、4.1萬戶“學法用法示範戶”、2202個“法律之家”、151個基層普法聯繫點等基層普法力量和平臺,實時觀測普法需求。
永川區普法辦走進企業開展法治宣講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南川司法局走進企業開展法治宣講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群眾需要什麼,就奇妙創新什麼、精準普及什麼。綦江區推出沉浸式法治文化體驗課堂、銅梁區用説唱並舉的金錢板擺起了法治“龍門陣”、渝中區用人工智能普及法律知識……一年來,重慶通過5.4萬餘次的法治宣傳活動,使精準普法更加有力有效。
法治思維深入民心的同時,重慶還在不斷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從“全覆蓋”向“高質效”發展。一年來,重慶律師辦案量43.5萬件,同比增長10.9%;重慶仲裁受理案件8606件,同比增長36.41%;司法鑒定辦案量同比增長12.75%;辦理公證57萬餘件、同比增長70.15%;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7萬餘件,同比增長2.16%。
重慶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慶司法行政系統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幹字當頭、唯實爭先,推動平安重慶、法治重慶建設不斷邁向更深層次、更高境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文 黃楚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