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上新” 300個共建項目投資超5000億元
3月23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重慶著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努力打造具有川渝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重大標誌性成果,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上新”。
新步伐
強化經濟承載和輻射帶動功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邁出新步伐
2024年,重慶主城都市區GDP超過2.5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産量達到95.3萬輛,積體電路産量增長超過1倍,軟體産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4%,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4.6%,連續四年位居“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消費金融公司貸款規模居全國第一。
特別是,隨著重慶主城都市區與成都市雙核聯動聯建持續深入,300個川渝共建項目年度投資超過5000億元,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全國12%的汽車、21%的動力電池實現“川渝造”。
新成效
強化創新資源集聚和轉化功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新成效
2024年,重慶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到2.6%,全市首個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新增卓越工程師及後備人才1萬名。
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科學城、金鳳實驗室加快建設,雙城經濟圈成為全國首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累計實施川渝科技攻關合作項目257項,整合共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4萬餘臺(套);聯動匯聚高新技術企業超2.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
新臺階
強化改革集成和開放門戶功能,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邁上新臺階
2024年,重慶建成全國首個市域一體建設、兩級管理、三級貫通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執法事項綜合率達到71.9%;“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任務順利完成,市屬重點國企增加值增長6.3%,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6.2%;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高效聯動,重慶經通道貨運量和貨運值分別增長41%、67%。
川渝197個聯動改革事項實施見效,出臺全國首個跨省域共建新區協同立法;推出四批次355項“川渝通辦”事項、日均辦理和查詢量達2萬件次;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55個港口,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過3.6萬列。
新氣象
強化治理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展現新氣象
2024年,重慶綠色貸款餘額超過8200億元,預計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1.7%。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預計超72%,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超過90%;城鎮新增就業71.9萬人,促進青年留渝來渝34.5萬人,“背簍專線”“扁擔輪渡”彰顯城市溫度,“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讓幸福“出圈”。
長江幹流川渝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優,共建“無廢城市細胞”近5000個;超230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互認,共建10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試驗區;聯合舉辦“景區惠民遊”“百萬職工遊巴蜀”等文旅活動,大力推進“渝進蓉出”“蓉進渝出”。(記者 唐琴 實習生 李淩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