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陽光照耀山城,廣袤的巴渝大地到處涌動著向善向好的勃勃生機。立法信息員在意見徵詢中匯集民意;人民調解員在茶香氤氳中化干戈為玉帛;“法律明白人”在梯坎巷弄裏播種法治星火;行政復議人員在案卷“峰巒”間抽絲剝繭……每一項便民利企的工作,都在為這座城市注入向上生長的法治能量。
一年來,重慶司法行政系統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既以系統性思維推進法治重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又以精細化措施打磨法治保障的關鍵環節,各項工作高效組織、有序開展,法治之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融入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各個方面,譜寫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市和良法善治新序曲。
科學立法 民主立法
法規規章制度體系日臻完備
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2025年3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計劃》,列入129項立法項目,涵蓋地方性法規85件、政府規章44件。這一年度固定動作,不僅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一個生動縮影,還為全年的行政立法工作畫下“施工圖”。
2025年1月1日,修訂版《重慶市法律援助條例》正式實施,不僅進一步放寬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的情形,還為申請人提供更加智慧、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這是該條例自審議通過後,進行的第二次修訂。
隨著社會發展、法治需求、技術手段等複雜因素的變化,一大批法規規章通過修訂,更加惠民利企。制定《重慶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促進條例》等,讓群眾的煩心事消于無形;制定《重慶市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條例》等,讓法治成為更好的營商環境;制定《重慶市川劇保護傳承條例》等,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2024年以來,重慶市通過地方性法規和自治縣單行條例23件、政府規章6件,出臺創制性立法7件,不斷完善各領域制度體系。
翻閱一部部法規制度,立法實踐的創新路徑尤為引人注目。立法機關用上了“立改廢”等組合拳,進一步增強立法的時效性、精準性、效能性。更有意義的是,很多立法意見,不僅匯聚了專家智慧,還收集了群眾聲音與企業反饋。
例如,巫山縣司法局在農村公路地方立法專題調研中,引導群眾圍繞農村公路管理責任落實、建設、管理、養護與運營有效銜接等方面提出立法意見建議。
2025年開始,重慶市司法局迭代升級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繫點工作,在司法所、園區企業、行業協會、高等學校等設立21個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繫點,讓立法這件專業事成了群眾熟悉的“身邊事”。“家門口”的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繫點,揭開了立法的“神秘面紗”,讓溝通的渠道更寬了、群眾的期盼更足了、立法的質效更高了。
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
法治實施體系高效運行
推進全面依法治市,要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全面規範涉企行政執法行為,創新涉企行政檢查監督方式……當前,重慶市司法局亮出多項“硬核”舉措,為在渝企業創造更加寬鬆、公平的發展環境。
“沒有了重復檢查,檢查事項還一目了然,讓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産經營上。”今年3月,重慶某動力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先生在接受行政檢查後,直呼便捷。
企業的直觀感受,源於小小的一個“碼”,讓整個行政檢查全過程實現了可追溯、可監督。檢查現場,江北區司法局組織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對該公司開展“掃碼入企”行政檢查。執法人員依託“執法+監督”數字應用移動端,主動掃描被檢查企業的“企業碼”,便捷獲取當次檢查任務、檢查內容和歷史執法數據等,實現檢查內容“一碼明晰”、企業情況“一碼掌握”、重復檢查“一碼預警”。
“以前去檢查,總要帶一堆資料,現在只需要掃碼,企業信息一目了然,檢查事項清楚羅列,歷史執法數據追溯可查。”執法人員丁雪飛覺得“掃碼入企”既規範又便利。
據悉,重慶市41個區縣(含開發區)正全覆蓋推廣涉企行政檢查“掃碼入企”。
除迭代優化涉企檢查模式外,重慶市司法局還強化對行政執法工作的監督,採取一系列舉措,推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日常監督,全面構建“無事不擾、包容審慎、嚴格規範、公正文明”的涉企行政執法新模式;規範涉企執法,聚焦企業關心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以及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等突出問題,重拳整治涉企行政執法頑疾;實行留痕管理,通過“執法+監督”數字應用平臺,加強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實現全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在推進嚴格執法的同時,重慶市司法局還積極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探索“構建涉企行政爭議預防化解機制”改革,並選取12個區縣開展試點。
“2024年以來,企業對行政復議的知曉度、信任度和選擇意願穩步提升,試點區縣涉企行政復議收案量同比增長163%,實質性化解率達91%。”重慶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守牢監所安全穩定底線,同樣是法治實施體系的重要一環。重慶市監獄局與民盟重慶市委會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在全系統建立12所“黃絲帶”幫教基地;市戒毒局結合“智慧戒毒”建設,打造“自願戒毒一件事”“社戒社康”一件事應用,數字賦能戒毒社會化延伸……2024年以來,重慶市監獄系統創新執法監督員參與“減假暫”案件評審機制,連續13年實現“四無”目標;戒毒系統收治規模全國第三、收治自願戒毒康復人員數全國第一。
提質增效 法入人心
法治保障體系更加有力
推進全面依法治市,離不開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我的法治觀念仍需增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需要持續探索創新”“我在推動完善執法監督管理機制、提升執法規範化水準和執法能力素質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環節”……2024年5月,重慶市江津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在專題“述法”會上,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主動將問題擺出來,自覺接受法治“體檢”。
2024年,重慶市司法局積極推動現場述法,41個區縣發現並整改296個基層法治問題。述法制度不斷完善,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斷提高。
推進全面依法治市,精準普法是一項長期基礎性工作。“小小一粒糧食,竟然和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原來國家安全並非遙不可及。”4月8日,璧山區司法局聯合西南政法大學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宣講團走進璧山區丁家街道,通過詼諧幽默的情景劇《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向現場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
2024年以來,各地各部門送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通過5.4萬餘次的法治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
推進全面依法治市,高質效的公共法律服務是重要載體。在秀山縣,群眾遇到了法律問題,第一時間就會找村(社區)法律顧問尋求幫忙。數據顯示,該縣已構建覆蓋城鄉268個村(社區)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全縣55名村(社區)法律顧問年均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1萬餘次。
秀山縣司法局向群眾開展法治宣傳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經過持續努力,重慶市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服務能力顯著提升。2024年,全市提供公共法律服務98.78萬件、同比增長18.71%。
此外,重慶市司法局積極推動法律服務業“走出去”,持續強化律師、仲裁、公證、商事調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務工作,不斷加強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建設。2024年以來,重慶律師辦理涉外業務數量同比增長74.4%、服務産值同比增長78.5%;辦理涉及巴基斯坦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仲裁案件58件、標的額56.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4%、21.5%。
法治思維深入人心的同時,人民調解工作也走在法治化、規範化建設的道路上。重慶市司法局創新實施多元調解“融網進樓”改革,建立調解網格6.5萬個,全年調解矛盾糾紛62.59萬件,調解成功率99.76%。
踏上新征程,重慶市司法局將持續打造法治領域標誌性成果,為加快建設“六區一高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供堅強法治保障。(文 黃楚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