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7月9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7月8日,“2025年成渝美術館聯盟學術季”在四川美術學院啟動,作為學術季的重磅活動,由成渝美術館聯盟38家成員單位聯合策劃的“雙城潮涌·美術館之眼——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術館聯盟提名展”同步啟幕。
本次展覽共集結了110位藝術家創作的120余件(組)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元類型,更有國內藝術機構推薦的國際藝術家作品同臺亮相。展覽分為“雙城藝脈·時空造影”“巴蜀山河·成渝筆墨”“語言探索·在地新聲”“家園新繪·詩意棲居”“多維劇場·形影共振”五個主題單元,系統梳理成渝藝術脈絡。
其中,“時空造影”板塊聚焦川渝藝術與中國現代美術的共生關係,徐匡的版畫《大江之源》、何多苓油畫《原上草No.8》、楊世斌油畫《面孔》系列、彭漢欽雕塑《千年美麗》等作品交織傳統底蘊與個性表達。
“成渝筆墨”板塊再釋巴蜀山水精神。如陳方的《峽江煙雲》與袁野的《天府糧倉》描繪了成渝地區的壯美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休戚與共;蔣才的《入水方式》、盧貞的《觀》則展現了水墨語言的現代形式探索。
“展覽不僅呈現了藝術家對本土文化的深耕與全球議題的回應,更通過首創的38館聯合策展模式,有力推動了成渝藝術生態的學術觀察與實踐。”聯盟相關負責人介紹,38家美術館的聯動不僅是資源整合,更是其踐行社會美育責任的重要體現。
本次“雙城潮涌”提名展在重慶當代美術館展出,持續至2025年9月8日。此外,“複合光譜:成渝地區民營美術館與非營利性藝術空間生態報告”文獻展也同期在該館展出。該展以川渝地區13家代表性民營美術館的展覽為脈絡,系統梳理了30餘年來川渝藝術發展的本土特色與前沿軌跡,涵蓋全國性重要展覽、西南區域性研究、年輕態藝術生産、國際駐留項目展覽等多個維度。
據了解,為深化川渝文化藝術交流合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術館聯盟”于2023年成立。聯盟成員已從初期的50余家發展至80余家,通過多層次合作,累計舉辦各類展覽與學術活動近1000場,開展公共教育超3000場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