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樞紐港産業園釋放“能量” 江津班列上半年運量貨值雙飆升
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是我市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核心平臺,位於江津區珞璜鎮。得益於這個開放平臺釋放的“能量”,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實現運量貨值雙飆升。
2025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計開行1062列,共運輸53094標箱,同比增長27.67%,累計運輸貨值64.2億元,運輸量在全市鐵海聯運中排名第一。
智慧化改造,讓轉運效率提升
重慶樞紐港産業園內的小南埡站,去年8月正式投用集裝箱自動化作業區。借助智慧門吊和數據聯動平臺,該站年作業能力從40萬標箱躍升至60萬標箱,相當於每天1600多個集裝箱可以在這裡集散流轉。今年7月2日,該站單日卸車量達到661輛,創下歷史新高。
水運碼頭珞璜港同樣進行了升級。
投資28億元的改擴建工程完工後,其通過能力提升至1090萬噸,集裝箱作業能力達到40萬標箱,成為渝西、川南、黔北地區主要水路運輸物資集散基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珞璜港實現貨物吞吐量385.8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9萬標箱。
連接小南埡站與珞璜港的6公里鐵路專用線,如同“黃金紐帶”,實現了鐵水無縫銜接。
今年7月14日,一列滿載30個40英尺集裝箱汽車零部件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從珞璜港鐵路專用線駛出,經廣西欽州港轉海運直達柬埔寨,成功完成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江鐵海聯運全程測試。
重慶江津樞紐港産業園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産業發展部部長施彥君説:“我們努力推動‘內河船期+班列時刻+海船船期’時刻無縫銜接。年內,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有望實現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江鐵海聯運班列雙向常態化運行。”
政策創新,讓通關更便利
今年3月,一列滿載老撾木薯澱粉的中老鐵路回程班列抵達小南埡站。
海關關員直接對鐵路艙單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減免了企業的申報手續。
這是重慶樞紐港産業園首票“鐵路快通”入境貨物,單趟班列節省口岸通行時間1至2天,每個集裝箱成本降低200元左右。
今年7月,當中老鐵路回程班列再次滿載老撾木薯澱粉抵達小南埡站時,除了享受到“鐵路快通”服務外,還疊加享受“車邊直提”服務——未被布控查驗的進口集裝箱貨物,報關單放行後即可直接從鐵路幹線提離,省去堆場落箱環節。
這是重慶首次對“鐵路快通”和“車邊直提”兩種創新模式的組合使用,使單箱成本再降500元左右。
類似的創新政策,在小南埡站層出不窮。
去年11月,小南埡站獲批成為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覆蓋東、北、南三向通道的離境港口,結合西北方向的中歐班列,可實現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主要節點政策互聯互通。
今年5月,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出口的通機設備,經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運輸出重慶第二天,該公司便通過稅務網站查詢到出口貨物退稅的報關單信息,並可在線上辦理退稅手續。這也標誌著我市首例西部陸海新通道陸路啟運港退稅,在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正式落地。
重慶海關所屬西永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海關將繼續推動該園區通關便利化,助力開放型經濟發展。
産業集聚,讓對外開放水準更具辨識度
7月3日,菜鳥集團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在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正式啟用。該倉具備同時存放1萬件退換貨商品能力。
“這個中心倉可以實現一次接收、一次分揀、一次申報,平均壓縮退換貨包裹物流時間超過3天,能極大緩解企業壓力,降低運營成本。”重慶樞紐港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説。
跨境電商是重慶樞紐港産業園佈局的重要産業之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從江津綜保區內發出的進口電商包裹達345.9萬個,貨值約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倍、3.6倍。
重慶樞紐港産業園正加速吸引産業在園區內集聚,帶動通道經濟向産業經濟轉變。
據了解,重慶樞紐港産業園已集聚1000余家企業,依託原有的材料、汽摩、裝備、智慧家居及紙質包裝産業基礎,重點發展先進成套裝備、先進材料、現代物流及供應鏈服務三大主導産業。2025年上半年,園區18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産值243.3億元,同比增長5.2%;江津綜保區完成網內進出口額44.2億元,同比增長2.5%。
以汽摩産業為例,重慶樞紐港産業園目前集聚69家汽摩規上企業,涵蓋發動機、車架、消聲器等零部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助力下,不少企業的産品銷往全球。今年上半年,重慶樞紐港産業園出口摩托車超3萬輛,貨值突破2億元。
“未來,我們將持續放大‘通道+經貿+産業’聯動效應,加快完善海外倉佈局,做實做強做優江津班列,全力打造內暢外聯連結全球的物流通道新格局,推動樞紐與高端製造、現代貿易、先進材料、數字物流等産業深度融合,佈局打造更具江津辨識度和體現對外開放水準的現代産業集群。”重慶樞紐港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楊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