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涌現 重慶佈局“6+3”産業顯成效
2025-08-05 09:31:09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育産品 聚人才 優生態 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涌現 重慶佈局“6+3”産業顯成效

  能有效解決新能源電池盒裝配痛點的智慧公差設計與倣真分析軟體;可加速高端檢測裝備國産化進程的智慧視覺晶圓檢測裝備;具備高速、高精度等特點的納米時柵位移感測器……

  日前,市經濟信息委公佈我市一批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名單,共30款産品入選,涉及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空天信息等多個未來産業方向。

  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是代表未來産業發展方向,並且已實現産業化,能夠體現前沿技術突破並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産品。按照《重慶市未來産業培育行動計劃》,我市正在優先發展“空天信息、生物製造、前沿新材料、氫能核能及新型儲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6個高成長未來産業,探索發展“腦機介面及腦科學、光子與量子技術、沉浸技術”3個高潛力未來産業。

  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浪潮下,“向新”發展“6+3”未來産業,已成為我市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的重要一環。

  “重慶造”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涌現

  在高原區域從事地質勘探,在戈壁地區配合電網基建,在山火現場開展明火撲滅……

  近年一款“TF500重載無人直升機”,在上述特殊場景派上大用場,替代了此前人工操作的高風險作業方式。

  這款由重慶駝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駝航科技)自主研發的“重慶造”重載無人直升機,正是此次我市30款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之一。

  “該款機型主要從事重載運輸、精準投放等,産品系統穩定性、可靠性、運載能力均為行業領先。”駝航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TF500重載無人直升機”最大載重為280公斤,廣泛適用於補給、急救、運輸等多類場景,可勝任高原、戈壁、沙漠等多種複雜環境任務執行。

  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及其産品裝備,是當前我市加快發展未來産業的寫照。在這條新賽道上,一批“重慶造”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涌現——

  人工智能領域,由恒之未來(重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哮天四足機器人”,目前已快速落地轉化,在海外市場進行預售。

  前沿新材料領域,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隔音隔熱用玻璃纖維棉”,不僅裝配上國産大飛機C919,還接到來自科研醫療、工廠車間行業的多筆訂單。

  生物製造領域,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人源IL-17A靶點1類新藥-賽立奇單抗注射液”,成為國內首個問世的該類藥品。

  “以上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勢推動著我市未來産業高品質發展。”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著力於“未來産業”“未來賽道”,我市將以AI重塑傳統製造優勢,讓“重慶造”産品更加智慧,並通過在具身智慧、生物製造等新興行業“走快一步”,讓重慶成為“全球智造”版圖上的“閃耀坐標”。

  加速人才引育,創建未來産業發展區

  人才是創新的“靈魂”,也是加速未來産業發展的“引擎”。

  近年我市加大引才力度,實施一攬子引才計劃、深化薦才引才獎勵等,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斷擴大。

  “重慶的文化底蘊,産業發展空間,還有對人才的週到服務,讓我感到這座城市對於人才的渴求和尊重。”談及對重慶的印象,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博士後鄒程龍連連點讚。

  前年還在北京大學就讀的鄒程龍,通過當時重慶在京舉辦的引才活動,了解到重慶産業發展需求,隨後來渝就職。如今,鄒程龍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工業製造領域的運用。

  環境好則人才聚,生態優則氣場強。

  在未來産業生態培育方面,我市開啟獨創探索——提出建設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這兩個未來産業先導區,同步推進巴南、江津、璧山等三區創建未來産業先導籌建區。

  “高品質發展未來産業,建設一批産業承載區將是‘主陣地’。”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兩個未來産業先導區,我市將分別發展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産業;在3個未來産業先導區籌建區,將分別以生物製造、前沿新材料和沉浸技術作為産業發展主導方向。

  與此同時,我市提出重點發展技術創新策源,由市經信、科技、教育等多個部門聯動,開展一批未來産業領域“揭榜挂帥”,持續佈局重大技術項目,以此提升未來産業的技術策源能力。

  在未來産業主體引育方面,我市將迭代“産業研究院+産業基金+産業園區”産業體系,既開展一批未來産業企業招引徵集,又精準培育本地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及獨角獸企業。

  在未來産業生態培育方面,我市將豐富創建一批應用場景,帶動未來産業技術轉化應用和新産品開發;通過持續舉辦“産業、科技、金融”等路演,帶動一批社會資本投入,並適時出臺生物製造、人工智能等細分産業領域培育方案,制定一批未來産業針對性扶持政策。

  加強中試培育,提速科研成果轉化

  未來産業新賽道的方向已經明確,重慶如何跑得“又快又穩”?

  “要在未來産業競爭中佔據領先優勢,重慶必須做好前瞻佈局,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項目及産業鏈上。”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史浩飛認為,發展一批中試平臺是探索方向之一。

  “中試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能夠帶動一批顛覆性技術及産品迅速實現産業化。”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科技成果在産業化階段必須解決産品良品率、成本控制等問題,而中試正是把處於試製階段的新産品轉化到生産過程的過渡性試驗,是推動新技術從“樣品”轉為“産品”的關鍵環節。

  比如我市中試平臺之一的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正是通過“試驗—檢測—生産”流程,持續研發推出了一批新産品、新技術。

  該研究院負責人表示,經過中試的科技成果産業化率多數達到80%以上,而沒有經過中試的産品産業化率僅為30%,中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技術的中試轉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推動未來産業高品質發展,予以全週期服務保障是應有之義。

  據了解,我市正在實施“前沿技術創新策源、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優質企業主體培育、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應用場景牽引、高端創新人才匯聚”6類行動,在未來産業發展方面進行探索。同時,我市還將通過建立支持未來産業發展的“科技—産業—金融”循環生態,使其成為吸引更多前沿科技企業及人才來渝落戶的“驅動力”。

  “未來産業有其發展規律,我們將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未來産業。”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市將錨定“6+3”未來産業細分領域,深化“四側”協同“四鏈”融合,立足“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推動未來産業“茁壯成長”。(記者 夏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