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守著好山好水卻賺不到錢,現在‘晝夜雙漂’項目火了,農家樂老闆旺季一個月就能掙兩三萬;起陽村的蔬菜大棚,從‘單一種植’變成‘農耕研學基地’,畝産收益翻了近3倍。”談及平河鄉集體經濟的變化,重慶市巫山縣政協常委、平河鄉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陳輝的語氣裏滿是欣慰。作為互聯網行業資深從業者,陳輝自投身平河鄉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崗位以來,巧用市場化思維與數字化手段,努力讓這個曾經“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鄉鎮蛻變為重慶鄉村旅遊的“網紅打卡地”,更成為巫山“職業經理人”試點改革中鮮活的實踐樣本。
巫山縣平河鄉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陳輝 供圖 平河鄉政府
從“互聯網老兵”到“鄉村操盤手”:因痛點而來,為破局而生
“選擇紮根平河鄉,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看到了這裡‘生態優勢’與‘産業短板’之間的尖銳矛盾——有峽谷、瀑布、原始森林等13項稀缺資源,卻沒有轉化為經濟收益;有高山蔬菜、中藥材等優質農産品,卻賣不上價、沒品牌。”回憶初到平河鄉的場景,陳輝印象深刻。彼時,平河鄉集體經濟正處於“起步爬坡”階段:合作社運營粗放,土地零散難整合,村民對旅遊新觀念接受度低,物流成本比平原地區高30%以上。作為巫山“職業經理人”試點改革的首批實踐者,陳輝的到來,帶著明確的“破局”目標。
“縣裏啟動這項改革,核心是要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缺思路、缺渠道、缺管理’的問題,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他坦言,“最初也有顧慮——鄉村工作遠比互聯網行業複雜,既要懂市場運營,還要會跟村民‘算民心賬’。但當我看到村民劉廣雲修繕蔬菜大棚拿到200元日薪時露出的踏實笑容,就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2025年,陳輝牽頭整合分散的土地、山林資源,通過“保底租金+盈利分紅”盤活閒置資産,並同步搭建電商供應鏈,讓高山蔬菜、非遺手作通過短視頻、直播走出大山。“我們不是簡單‘輸血’,而是要建立‘自我造血’的機制。”這是陳輝對自己角色的定位,也是巫山“職業經理人”試點改革的核心訴求——以人才為紐帶,讓集體經濟從“零散運營”轉向“體系化發展”。
以“1+3+2”模式為骨架:讓“網紅項目”長紅,讓“閒置資源”生金
“平河鄉的發展,不能走‘大而全’的老路,必須單點突破、精準發力。”陳輝口中的“突破點”,正是平河鄉創新的“1+3+2”集體經濟模式——以村集體為主導,聯動特色種植、農旅服務、資源盤活三大路徑,聚焦旅遊、特色農業兩條主線。而他的任務,就是把這張“藍圖”變成實景。
在文旅産業打造上,陳輝帶領團隊推出的“晝夜雙漂”項目,成為平河鄉的“爆點”。“白天做‘沉浸式漂流+峽谷探險’,滿足遊客戶外需求;晚上利用燈光亮化、星空營地、篝火晚會,把‘單一漂流’變成‘夜經濟綜合體’。”他解釋,這種“時空場景再造”的運營邏輯,既解決了傳統漂流“靠天吃飯、季節性強”的痛點,又延長了遊客停留時間。項目運營至今,累計售票超1萬張,門票收入38萬元,更帶動周邊17家農家樂、13家民宿開業。
“我們沒有大規模徵地,而是以村民閒置院落為基礎,將其改造成‘一戶一主題’的體驗空間。農耕記憶院用於展示傳統農具,非遺工坊院可開展竹編體驗活動,在這裡,村民既是經營者也是文化講解員。”據陳輝介紹,改造後,每戶年均增收超2萬元。
在陳輝的策劃下,起陽村130畝現代化蔬菜大棚變成了“農耕研學基地”。遊客可白天採摘高山蔬菜,參與“有機肥製作”科普課堂,晚上在民宿吃“農家宴”。通過“蔬菜護照”,遊客還能掃碼認養蔬菜,由村民代種代管,成熟後快遞到家。“這樣一來,蔬菜從‘餐桌食材’變成‘體驗載體’,大棚畝産收益從8000元提升至2.3萬元,民宿入住率也提高了40%。”陳輝表示,這種“1+1>2”的效應,正是“1+3+2”模式的生命力所在。
平衡“網紅”與“長效”:既要流量,更要留量
在互聯網行業擁有20年經驗的陳輝,深知流量價值,也更清楚鄉村發展不能僅靠“一時熱鬧”。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陳輝提出“三原則”:第一,內容錨定“在地性”,所有“爆點”都源於本地資源;第二,將流量轉化為留量,用短視頻引流的同時,通過會員體系、社群運營沉澱客戶;第三,制定“保底收益+盈利分紅+技能報酬”三層機制,調動村民積極性。
截至目前,平河鄉累計接待遊客9.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612萬元,帶動群眾增收307萬元,農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48%。這份成績單,不僅是平河鄉的“蛻變”,更是巫山“職業經理人”試點改革的“答卷”。通過引進專業人才,讓集體經濟從“輸血”轉向“造血”,村民真正共享到發展紅利。
巫山縣探索“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盤活農村集體經濟啟動儀式現場 供圖 平河鄉政府
展望未來:讓平河鄉成為“鄉村振興樣板”,讓更多青年返鄉
“3年後的平河鄉,我希望它是‘生態有顏值、産業有價值、村民有尊嚴’的樣板。”談及未來,陳輝有清晰的規劃:“晝夜雙漂”要串聯“峽谷探險、非遺工坊、四季農場”,形成生態旅遊鏈;蔬菜大棚升級為“智慧農場”,村民用手機就能監測溫濕度,城市家庭通過“認養系統”可實時查看蔬菜生長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更多“90後”“00後”返鄉,讓村裏“晚上亮堂起來,年輕人多起來”。
“看到平河鄉的泥土裡長出‘希望’,看到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笑容多起來,就明白鄉村振興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場與土地共生、與鄉親共情的修行。”陳輝如是説道。這份修行,正是巫山“職業經理人”試點改革的意義所在:以人才為筆,以實幹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寫下屬於重慶巫山的精彩篇章。(文 魯國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