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博會在渝閉幕
2025-09-09 09:35:05來源:重慶日報網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簽約重大項目298個 接待觀眾35萬人次 2025智博會在渝閉幕

  9月8日下午,2025世界智慧産業博覽會在重慶落下帷幕。記者在閉幕式上獲悉,智博會期間集中展示智慧領域的新産品、新科技與新成果,累計接待專業團組70個、觀眾35萬人次,簽約重大項目298個,合同金額超過2000億元。

2025智博會在渝閉幕_fororder_mmexport1757380697956

9月8日,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2025世界智慧産業博覽會閉幕式現場,城市交接儀式。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據介紹,本屆智博會圍繞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集中發佈“首發100”成果,推出100余項行業新標準、新産品、新技術,分享智慧産業在技術研發、産品迭代、融合應用上的突破性進展。

  博覽會高標準搭建了13萬平方米室內展區和4萬多平方米室外體驗區,圍繞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數字城市、智慧機器人、低空經濟、智慧居家五大專業板塊,展示最前沿最尖端的新科技、新産品、新場景。長安、賽力斯、華為等600余家國內外頭部企業集中展示了3000余項創新産品。截至目前,博覽會累計接待觀眾35萬人次,推出原創報道超22萬篇,全球累計曝光量53.9億次。

  智博會期間,高規格召開12場産業生態大會,揭牌專用量子計算與量子人工智能等重點實驗室,成立城市、汽車、醫保、摩托車四大可信數據空間聯盟。高品質舉辦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智博嘉賓産業對接、津渝協同專題對接等18場産業交流對接活動,達成一批投融資、採購等合作意向。高標準組織無人機競速賽等6場專業賽事,超2萬名中外選手同臺競技。

  閉幕式上,五位嘉賓分享了參會感受。作為本屆智博會重要活動之一,2025亞太機器人世界盃重慶國際邀請賽備受市民喜愛。亞太機器人世界盃國際理事會主席周長久説,這一賽事不僅是對技術的考驗,更是對人形機器人在協同決策、實時環境感知、動態響應等多個領域成熟度的驗證。希望以此次智博會為新起點,在人機協作、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應用等領域開展深入探索,助力重慶機器人産業邁向新高度,同時在機器人體育這一新興領域期待與重慶攜手,培育具有自主IP和全球影響力的全新旗艦賽事。

  “一場大會,成為城市與産業雙向奔赴的最佳注腳。”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智博會期間承辦了數字城生態大會等活動,帶動消費、曝光量可觀,該公司黨委書記曹景泉説,他們將與同行夥伴一起提升金融的可得性、覆蓋度和滿意度,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實體經濟,把更多智慧養分注入千家萬戶。

  廣汽高域西部中心副總經理唐婕介紹,他們帶來了兩款飛行汽車核心産品,並與中交西部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衡寬低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還簽署了500架飛行汽車意向採購協議,未來希望與重慶探索“飛行汽車+景區觀光+跨江通勤”專線,讓立體交通更好服務重慶城市發展。

  “雖只有短短幾天,卻受益匪淺。”聚焦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的卡淶科技創始人、董事長何鵬説,智博會涵蓋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飛行器、具身智慧、綠色能源等多個領域,與企業應用領域高度一致。他們也參加了多場産業交流活動,與産業鏈合作夥伴共謀協同創新發展,下一步將深化在渝研發佈局,和長安、賽力斯等重慶企業共同研發,加速複合材料新技術産業轉化。

  “四天時間,我們的硬科技從‘實驗室’走下‘生産線’,走進老百姓的‘生活圈’。”中科搖櫓船創始人鄭道勤介紹,展會期間他們集中展示了21項創新成果,首發兩款100%國産化的超遠距可視化鐳射雷達相機,還與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等多方達成深度合作。通過智博會,企業提升了品牌影響力,下一步將深化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智慧感知應用,推進可視化鐳射雷達等智慧裝備在民生安全領域的應用,未來三年計劃將研發投入提升至年銷售收入20%以上。

  盛會有期,合作無限。閉幕式現場還舉辦了城市交接儀式,2026世界智慧産業博覽會將於明年在天津舉行。(記者 佘振芳  謝智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