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累計建成310個 重慶大力建設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
9月9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借助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5G等新技術,我市已累計建成310個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傳統種植、養殖業實現從靠經驗到用“數據”種養。
“3個人,一年出欄6萬多只肉兔,年産值約250萬元。”9月9日,渝北區統景鎮長堰村,智慧化肉兔養殖場管家葉志國説,“有了數字技術助力,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飼養成本,還提高了養殖效率和品質,肉兔的精肉率提高到60%。”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長堰村整合項目資金700萬元新建了一座肉兔養殖場,配套了投料、清糞、噴霧消毒、生物除臭等智慧化系統,除注射疫苗還需依靠人工外,其他環節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慧化。針對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該養殖場以全智慧化溫控系統替代傳統人工降溫,多個溫度感測器24小時採集兔舍溫度、濕度等數據,一旦溫度過高,系統會自動發出指令,啟動降溫濕簾和風機降溫。
數字賦能也讓種植業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在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的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字化無人果園,通過智慧化的管理平臺可提前推測每株樹體果實的産量,為無人機施肥、用藥、灌溉等提供全過程科學指導;在市農科院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的“魚菜共生AI工廠”,蔬菜栽培、病蟲害巡檢、魚生命體徵監測等實現了智慧化作業,魚糞通過水資源化處理轉化為水溶性肥料,實現了種養循環全利用。
目前,通過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工程,我市農業領域正加快數字化轉型,已累計建成數字種業、數字種植業、數字畜牧業、數字漁業、數字加工業等市級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310個。
下一步,我市將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西南山地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部省)、西南大學、5所智慧農業學院等作用,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核心演算法、農業機器人、農業感測器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此外,將聚焦農業數字經濟“10+N”架構體系,引導區縣和鏈主企業揭榜挂帥建設細分行業大腦,加速推進未來農場建設,培育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智慧種業、智慧種植業、智慧畜牧業、智慧漁業基地。(記者 趙偉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