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口:巧做“閒置文章”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5-09-29 15:45: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記者 田渝兵):近年來,重慶市城口縣立足山區實際,聚焦農村閒置農房、校舍、廠房等“沉睡資産”,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模式,探索出一條資源活化利用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資源變資産,城口精準發力

  2024年2月,重慶市首張林地“經營權證”在河魚鄉大店村落地,成為激活山林資源的“金鑰匙”。當地採用“市場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三方合作模式,引入企業建設倣野生石斛種植基地。農戶以林地入股,無需承擔風險,每年可獲固定分紅。村集體負責協調流轉與糾紛調解,按比例獲取管理收益。如今,石斛基地初具規模,預計三年後每戶農戶年均增收超8000元。

  此外,廟壩鎮將零散坡地打造成藥旅融合園區,帶動周邊農戶開設農家樂和小賣部,戶均月增收近3000元。“國儲林+”模式更是成效顯著:整合碎片化林地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每年為林農增加林地流轉費2400萬元,助力村集體增收600萬元。

  資産引流量,美景催生新業態

  作為重慶知名秋季彩葉觀賞地,城口積極探索以寫生研學促文旅發展。在咸宜鎮,閒置敬老院被改造成“寫生驛站”,廢棄舊糧倉變身美術館。作為“中國西南國際寫生基地”之一,咸宜片區圍繞寫生産業主線佈局業態集群,實現多元化發展。該基地以年輕學生和文旅客群為主要目標,提供全鏈條服務體驗,全面建成後預計每年吸引遊客超3萬人次。

  廢礦換新顏,生態經濟雙豐收

  蓼子鄉穴沱村曾是一座廢棄礦山,如今已蛻變為生機勃勃的肉牛養殖基地。企業採用“生態修復+功能重構”策略,將破碎地貌轉化為適宜養殖的生態空間,利用礦洞改建牛舍,升級閒置廠房為飼料加工車間。同時,企業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種植、代養模式帶動養殖戶增收,每年向村集體繳納場地租金,既修復了生態,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聯村破困局,集體經濟煥新機

  修齊鎮創新推出“聯村共建”模式,由12個村(社區)共同組建強村公司。公司通過繪製資源地圖、建立合作臺賬、構建“內培外引”人才體系、發展電商直播、升級區域公共品牌等舉措,實現了從“單兵作戰”到“集團衝鋒”的轉變。

  2024年,城口縣19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經營性收入8500萬元,收益2700萬元,村均收入44.77萬元,95%以上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0萬元,向村民兌現分紅款1576萬元。下一步,城口將繼續深挖資源稟賦,深化閒置資産盤活路徑,推動生態、文化與産業深度融合,讓更多“沉睡資産”成為鄉村振興的活力引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