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多項文旅指標居全國前列
2025-10-09 09:32:43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國慶中秋假期接待國內遊客2701.59萬人次,國內遊客花費196.14億元 重慶多項文旅指標居全國前列

重慶多項文旅指標居全國前列

10月2日,渝中區山城步道,遊客在景點打卡。記者 張春曉 攝/視覺重慶

重慶多項文旅指標居全國前列

10月3日,北碚區重慶自然博物館,市民正在參觀了解長江魚類。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重慶多項文旅指標居全國前列

10月2日,南岸區南濱路東原1891,機器人正在進行跑步比賽。特約攝影 郭旭/視覺重慶

重慶多項文旅指標居全國前列

10月7日晚,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計程車搭乘點,計程車與乘客排起長龍。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10月8日,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發佈數據,國慶中秋假期,我市文化旅遊市場表現強勁,共接待國內遊客2701.5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2%;實現國內遊客花費196.1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4%,多項文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假日經濟”活力澎湃。

  數據顯示,節日期間,全市重點監測的130家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07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2%。其中,排名前五的景區分別為:洪崖洞民俗風貌區(接待遊客105.9萬人次)、磁器口古鎮(接待遊客102.3萬人次)、美心紅酒小鎮(接待遊客101.2萬人次)、武隆喀斯特旅遊區(接待遊客78.5萬人次)、重慶動物園(接待遊客53萬人次)。

  全市重點監測的10家旅遊休閒街區接待遊客同比增長9.6%。其中,排名前三的街區分別為:渝中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接待遊客106.1萬人次)、南岸區彈子石老街(接待遊客80.0萬人次)、南岸區龍門浩老街(接待遊客55.1萬人次)。

  在“跟著演出去旅遊”方面,重慶同樣表現亮眼。全市29家主要劇場和重點演藝新空間累計演出567場,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5.4%;累計接待觀眾約16.57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6%。其中,10月6日、7日,“Evolution Nic Live謝霆鋒進化演唱會——重慶站”活動在重慶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吸引觀眾人數8.2萬人;“青春為名by the name of youth 陳立農2025全球巡迴演唱會——重慶站”活動在華熙live魚洞舉辦,吸引觀眾人數1.1萬人,文旅拉動綜合消費效應明顯。

  在文博非遺遊方面,全市博物館、紀念館全面取消參觀預約制,推出72個展覽和152項社會教育活動,累計接待觀眾220.68萬人次,同比增長25.8%;累計開展非遺展示展銷展演活動230余場次,同比增長12%;吸引參與群眾10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15%。其中,各區縣圍繞愛國主題和節日內涵,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美食消費季、非遺研學體驗、遊園燈會等非遺傳承實踐活動,不僅營造了節日氛圍,更帶動了文旅消費。例如,萬州天生城文旅街區推出“天生天城·精彩紛呈”主題活動,實現天天有演出、每晚有精彩,累計吸引遊客超28.8萬人次,帶動周邊消費約692萬元。此外,大足石雕、萬古鯉魚燈舞、大足剪紙、雙橋雜技等非遺代表性項目還集體亮相央視CCTV-1《中國夢·家國情——2025國慶特別節目》。

  在群文活動方面,全市圍繞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在渝舉辦的契機,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793場次,累計吸引84.8萬人次參與;全市42家公共圖書館、41家文化館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並提供內容豐富的線上服務,累計吸引到館人數94.07萬人次,線上服務人數103.68萬人次;全市公共美術館累計接待觀眾約9.15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4%。其中,“歡躍四季·舞動山城”2025重慶市街舞大賽江津選拔賽、奉節縣“放歌瞿塘——重慶奉節實景創意歌賽”、渝超渝東南會場站——彭水對戰黔江等重大群眾文化活動火熱進行,吸引30.57萬人次參與。

  攜程大數據顯示,這個假期,重慶位居國內熱門長途遊目的地全國第五,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19%。

  去哪兒大數據顯示,這個假期,國內酒店訂單量最高的熱門城市Top10,分別是北京、重慶、成都、上海、杭州、南京、長沙、西安、武漢、廣州。

  飛豬數據顯示,重慶上榜假期國內遊熱門城市TOP10,位居全國第七。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重慶的高品質酒店訂單量居全國第三;“北京—上海—重慶”航線位居國內熱門中轉航線第四。(記者 韓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