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秀山縣鐘靈鎮:用生態畫筆繪就鄉村振興圖景
2025-10-21 19:04: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在重慶秀山縣鐘靈鎮,85%的森林覆蓋率不僅滋養著青山,更讓茶葉、山銀花、中藥材“三香”滿溢山間,催生出一個個村民在家門口的致富故事。

重慶秀山縣鐘靈鎮:用生態畫筆繪就鄉村振興圖景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021142505

鐘靈鎮凱堡村茶葉基地 供圖 鐘靈鎮人民政府

  一片茶葉:從“一季收”到“四季富”

  凱堡村的“萬畝茶村”是鐘靈鎮的地標,連片的茶樹沿著山坡鋪展到鐘靈水庫邊。村民吳婆婆在這裡採茶已有10餘年,最讓她開心的是“夏秋茶能掙錢了”。以前每到6月,茶園就進入“空窗期”,她只能在家閒坐。2018年,秀山出臺夏秋茶獎補政策,茶葉採摘季從5月延長到10月,吳婆婆一能多掙近萬元。

  這片茶園的變化,也是鐘靈茶産業的縮影。十年前,全鎮茶園不足萬畝,加工企業寥寥;如今2.1萬畝優質茶園裏,12家加工廠年年加工鮮茶5000余噸。“政府幫我們找企業、建合作社,我們種茶不用愁銷路。”吳婆婆説,像她這樣靠採茶增收的村民,全鎮有8千余人,不少年輕人也回村開起了茶葉網店,“鐘靈毛尖”“凱堡秀芽”正通過快遞發往全國。

  一朵銀花:從“山間草”到“致富寶”

  “銀花採摘季一天一個人可以採150斤鮮花,一個月能增收4000余元。”村民傅恒指著1960畝銀花基地高興地説道。這是鐘靈鎮山銀花種植基地之一,2025年總産量達100萬斤,比2024年多30%。

重慶秀山縣鐘靈鎮:用生態畫筆繪就鄉村振興圖景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1021142508

鐘靈鎮銀花加工廠 供圖 鐘靈鎮人民政府

  “以前誰知道銀花能掙錢?”傅恒説,幾年前村裏種玉米,一畝地掙不了多少。後來鎮上推廣“渝蕾一號”銀花品種,教大家標準化種植,還建了17個現代化加工廠。新鮮銀花經過殺青、烘烤,變成了能入藥的“金瓣”,直供安徽亳州的藥材市場。更讓農戶安心的是,企業和農戶簽了收購協議,農戶種多少企業都按照市場價格收購。如今,全鎮3萬畝銀花田帶動11個村4900余戶農戶增收,戶均年增收超5000元,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瓦房。

  株藥材:從“試種”到“爆發”

  傍晚時分,馬路村的村民楊林還在黃精田裏查看長勢。他蹲下身撥開土壤,只見粗壯的黃精根莖,眼裏滿是期待:“50畝黃精,預計能收5萬斤,按10元一斤出售,能掙50萬元。”誰能想到,兩年前他還是個“門外漢”。

  2023年,鎮上鼓勵發展中藥材,邀請專家到村裏講課。當時楊林就躍躍一試。2025年,他下定決心試種黃精,第一次就種植了50畝。“政府幫我們找種苗、教技術,能人帶著我們幹,不怕賠。”如今鐘靈鎮的中藥材已形成黃精、白術、毛慈菇、重樓的“多點佈局”,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000余畝,其中,白術種植面積更是從200畝飆升到現在的1100畝,種植戶們都嘗到了“藥田生金”的甜頭。

  近年來,鐘靈鎮錨定“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路徑,以鐘靈水庫的生態優勢為核心,將單一的“看風景”升級為“沉浸式農旅體驗”,不僅盤活了周邊茶田、農房等閒置資源,還培育出採茶研學、茶藝展示、農家餐飲、土貨銷售等多元業態,讓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持續轉化為村民增收、鄉村發展的“經濟價值”。

  現在的鐘靈鎮,6家市縣級龍頭企業、31個專業合作社撐起了“三香”産業,覆蓋80%以上農戶。從茶山的清香到銀花的素雅,從藥田的醇厚到庭院的煙火,這座武陵深山裏的小鎮,正用生態産業化的畫筆,繪就出村民富足、産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文 肖紅光 王雨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