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清晨的鹿鳴鄉小學,琅琅書聲穿透薄霧。循聲而去,只見副校長高人山正帶領孩子們誦讀《詩經》,古樸的文字在晨風中流轉,讓國學經典的馨香浸潤著鄉村校園。

高人山帶領學生們誦讀《詩經》。
多年來,高人山以滿腔熱忱投身於鄉村閱讀推廣工作,他積極奔走募捐、搭建平臺、組織活動,建設打造鹿鳴書院,讓書香飄進課堂、走進農家,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了鮮活動力。
築巢引“書” 鹿鳴書院點亮閱讀之光
“如今,晨讀《詩經》已成孩子們的每日必修課。”9月17日,重慶彭水鹿鳴書院內,發起人高人山談及書院帶來的變化,難掩自豪。這個身形微壯、笑容溫和的鄉村教育者,與書院的結緣,始於對鄉村孩子閱讀現狀的牽掛。
2021年,鄉村振興的號角在彭水吹響。作為一線教師,高人山深知鄉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卻也目睹了他們“閱讀量不足、課外書匱乏、閱讀習慣未養成”的困境。“閱讀是打開世界的鑰匙,不能讓鄉村孩子輸在‘書’上。”於是,擴建圖書室、打造專屬閱讀空間的想法,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2022年,圍繞“培育學生閱讀習慣、提升村民文化素養、涵養鹿鳴文明鄉風”的目標,以“德潤苗鄉 經典品讀”為主題的鹿鳴書院正式落成。
建設初期,書籍和書架成了最大難題。高人山帶頭奔走,通過電話聯絡、微信倡議、入戶走訪等方式,發動鄉賢、村民及社會愛心人士齊參與:有木材的捐木材,有藏書的獻書籍,有資金的出力量。最終,書院收到捐贈圖書2萬餘冊,募集公益基金100余萬元。他還牽頭制定《鹿鳴書院章程》,明確公益屬性與管理規範,讓書院運營有章可循。
如今的鹿鳴書院,已成為鄉村的“文化客廳”。這裡以《詩經》為特色,通過導師授課、專家講座、志願服務等形式,常態化開展詩經文化節、詩詞大會、閱讀實踐、經典大講堂等活動,讓書香瀰漫鄉野。
“在課餘時間,我經常到書院裏面看書,閱讀不僅能學知識、練思維,更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厚重。”六年級學生冉雨彤的話,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書院的影響力持續彰顯:2022年,《詩經節活動》獲評“書香重慶”優秀全民閱讀推廣活動;2024年,在中國川渝“中華詩城杯”少年詩詞大會,22人斬獲獎牌。
躬身示範 “詩經導師”播撒閱讀種子
走進高人山的辦公室,書架上整齊排列的書籍格外醒目——從教育專著到文學經典,從不同版本的《詩經》到鄉土文化讀物,彰顯著他對閱讀的熱愛。
生於鹿鳴鄉、長于鹿鳴鄉的高人山,自小與書為伴。師範畢業後,他紮根鄉村教育26年,深知“推廣閱讀,自己先要成為‘讀書人’”。為此,他利用課餘時間深耕典籍,反復研讀《詩經》及各類書籍,將閱讀所感所悟融入教學與管理;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會,為學生推薦好書、講解閱讀方法,手把手培養閱讀習慣。
在他的帶動下,鹿鳴書院成了孩子們課後最愛的去處。“以前下課總往操場跑,現在一有空就來書院看書,書中的世界太精彩了!”學生陳鑫旺笑著説。
如今,全鄉各校都掀起了經典閱讀熱潮,“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吟誦聲,成了鄉村最動人的聲響。學生們的變化讓高人山倍感欣慰:“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濃了,語文素養和學習成績明顯提升,自信心也更強了。”
2023年10月,高人山被正式評為鹿鳴書院“詩經導師”。“這既是榮譽,更是責任。我會繼續紮根鄉村,讓閱讀的種子在孩子們心裏生根開花。”
他的堅守也感染了身邊人,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閱讀推廣隊伍,讓書香浸潤整個校園。“高老師再忙都手不離書,還總鼓勵我們引導學生多讀書。”鹿鳴鄉小學語文老師劉欣意説:“他以自己的行動向我們展示了閱讀的力量,我們現在正跟著他的步伐繼續前進。”
輻射全民 農家書屋激活文化活力
鹿鳴書院的創立,不僅吸引當地學生學習誦讀詩經,還帶動當地村民和校外少年兒童學習誦讀詩經。“閱讀推廣不能只局限于校園,還要輻射到鄉村的各個角落,要讓每個村民都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高人山是這樣認為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2022年加入鹿鳴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高人山又多了一個身份——11家農家書屋的管理員。每月,他都會定期到各村農家書屋開展志願服務,整理書籍、推薦讀物,引導村民愛上閱讀。
在萬年村便民服務中心的農家書屋裏,書架上擺滿了詩經經典、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各類書籍,成了村民“充電”的好去處。村民黃大爺是這裡的常客,家裏養著十幾頭豬、種著多種農作物的他,農閒時總來這裡查閱種植養殖技術書籍。“遇到不懂的地方,高老師總能耐心講明白,幫我解決了不少難題。”
“和鄉親們交流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田間地頭的實用知識,這是雙向的成長。”高人山説。在他的推動下,村民的閱讀熱情日益高漲:每年的詩經文化節活動中,幾十名村民主動報名參與講故事比賽;通過閱讀書籍,村民的文化素養和法治意識不斷提升,為鄉村和諧穩定添磚加瓦。
“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閱讀的隊伍中,我就知道我做的事是有意義的。”高人山表示,今後將繼續以鹿鳴書院為依託,通過詩經主題活動、閱讀小廣播、讀書筆記分享等更多元的形式,推動全民閱讀蔚然成風,為鄉村振興凝聚文化力量。
上游新聞 譚柯 實習生 郭婧丹 通訊員 冉江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