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載探尋藝術人生 紀錄電影《萬里千尋》放映交流會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
2025-11-11 18:23: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近日,紀錄電影《萬里千尋》放映交流會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該片導演張偉民、張大千後人肖岱文等嘉賓親臨現場,和學校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影視動畫學院的師生們共同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

活動現場 供圖 四川美術學院

  據了解,影片《萬里千尋》記錄了張偉民導演用12年時間跨越近20個國家和地區,追尋張大千藝術軌跡的艱辛歷程。片中呈現了張大千與畢加索、安德烈・馬松等國際藝術大師的對話,並通過《瑞士雪山》《巨荷圖》等作品的創作背景,展現其融匯中西的藝術探索與文化自信。該片曾斬獲第47屆聖保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國際紀錄片獎”、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優秀紀錄長片等獎項,2025年入圍第二屆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在交流對話環節,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美術家協會主席龐茂琨表示,《萬里千尋》是對“東西無界、和而不同”藝術精神的當代回應。張大千的藝術生涯深刻詮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其在跨文化語境中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這與四川美術學院始終與歷史同行、厚植文化傳統、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社會需求的育人方向高度契合。

與會嘉賓合影 供圖 四川美術學院

  現場,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楊振宇,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教授黃越、影視動畫學院副院長張劍、影視攝影與製作系主任翟建東等學者分別回顧了影片從海外引入國內的緣起,認為張大千作為川美中國畫教學的學術源頭之一,其教育理念迄今仍影響著學校的教學傳統。影片本身為藝術類院校的影像創作提供了“作者紀錄片”樣本,也為師生們探索“如何以影像為媒介,構建中國藝術的海外敘事”帶來重要啟發。

  影視動畫學院副院長王茜指出,《萬里千尋》啟示師生們影像創作需在時間中深耕、在行走中挖掘、在創作中凝練。此次活動是一場關於堅守與使命、文化傳承與傳播的生動教學,為影視動畫學院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的教學與創作模式,以及 “藝術文獻影像工程” 的實踐探索提供了生動範本。(文 葉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