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開幕
2025-11-23 13:32:1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記者 田渝兵):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11月22日,以“雄奇山水間・新韻紅葉情”為主題的第十九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在巫山縣開幕。

第十九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開幕 供圖 巫山縣委宣傳部

  滿山紅葉,是巫山人數十載深耕産業的生動注腳。群山之間,30萬畝脆李碩果盈枝;平湖兩畔,20萬畝戀橙共吐芬芳。巫山脆李、巫山戀橙和巫山紅葉一道,共同推動著巫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巫山紅葉不僅承載著世人‘葉寄情思’的浪漫詩意,也見證著巫山‘綠李黃橙’的增值壯大。”開幕式上,巫山縣委書記曹邦興在致辭中説道。

巫山縣委書記曹邦興在開幕式上致辭 供圖 巫山縣委宣傳部

  如今的巫山,正將三峽自然景觀、地域文化與農業景觀深度融合,使農業資源轉化為多元消費體驗,讓山水之韻轉化為助農增收的生態密碼。這裡既有山水靈秀的詩與遠方,也有瓜果飄香的人間煙火,“鐵公水空”立體交通樞紐讓巫山實現“立即可達”,20萬畝柑橘基地與特色美食讓旅途滿溢煙火氣,真正實現近者悅、遠者來,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嚮往的理想之地。

  “我們在群山之間重塑‘美麗經濟’的清晰脈絡,于險峻之中築起‘水陸空鐵’的開放通途,以拼搏之筆寫就‘小縣大城’的全新畫卷。”曹邦興説道。

  當天的開幕式在激昂澎湃的開場鼓舞表演中拉開帷幕。以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時代楷模、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毛相林帶領下莊村民絕壁鑿路為背景的原創話劇《天坑問道》,讓現場觀眾重溫了這片土地如紅葉般熾熱、如山川般堅韌的精神禮讚。

原創話劇《天坑問道》表演 供圖 巫山縣委宣傳部

  據介紹,巫山紅葉以“規模之盛、立體之美、種類之豐、花期之長”享譽業界,觀賞期從11月延續至次年1月,“雲、江、山、葉”交織成雄奇山水間的絕美畫卷。

  本屆巫山國際紅葉節精心推出文化體驗類、運動賽事類、産業研討類、光影盛宴類、美食消費類五大維度活動,搭配“水路賞紅”“徒步親紅”“自駕尋紅”“空中瞰紅”四條特色路線與三重趣味體驗,讓遊客全方位領略山水詩畫,多角度攬遍紅葉盛景,沉浸式收藏巫山記憶。巫山國際紅葉節期間,遊客可乘船漫遊秀美小三峽、幽深神女溪或壯美巫峽,獨享高峽平湖的詩意長卷;攀“三峽龍脊”、行“三峽之心”、登“神女峰頂”,感山河壯闊,觀峽谷奇觀,與浪漫對話;自駕馳騁下莊天路、世界自然遺産五里坡、大昌九龍谷等地,在紅葉掩映中感悟“下莊精神”。此外,遊客還可搭乘熱氣球悠然飄升,體驗低空飛行項目禦風而行,解鎖此生難忘的雲端視角。

紅葉映三峽 供圖 巫山縣委宣傳部

  當前,“賞葉經濟”已由單一的景觀觀賞,逐步發展為融合文化、體育、康養、研學等多元業態的綜合性産業鏈,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節會活動,巫山國際紅葉節有效激活並串聯起“大三峽”冬季旅遊的全鏈條。巫山縣圍繞紅葉主題推出的精品線路、文化活動和特色商品,極大地豐富了長江三峽冬季旅遊的産品內涵,將傳統的三峽遊從單純的觀光遊覽引向了生態康養、攝影創作、文化體驗、民俗感知等深度融合的新境界,成功破解了冬季旅遊市場可能面臨的淡季難題,為整個“大三峽”區域注入了強勁的冬季消費活力。

  近年來,巫山縣堅持用好生態、文化“兩個寶貝”,以紅葉為媒、以節慶為橋,推動巫山國際紅葉節裂變成為拉動三峽旅遊的強勁引擎。一片紅葉,既守護著峽江碧水,又帶動了群眾增收,成為三峽庫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