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業建成“火”專業
2021-11-16 13:47:38來源: 中國教育報責編: 陳晨

  同農民打了30多年交道,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洪一江沒想到自己成了“網紅教授”。

  2020年,洪一江帶領“稻漁工程”團隊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最近,他又帶領“珍蚌珍美”團隊,在第七屆大學生“雙創”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獲得金獎。

  “都是一直在做的工作。不管是魚還是河蚌,我們都培育了20多年,這幾年突然就火了。”洪一江坦言。

  這些團隊都來自南昌大學水産養殖專業,這是學校唯一的農口專業,學生大多踩線調劑而來,如何把這樣“土”的專業建設好?

  “學校花費了很多心血。2013年,水産養殖專業獲選江西省卓越計劃,2014年又爭取到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洪一江介紹。

  光有“卓越班”的頭銜顯然不夠,學院為這些學生定制了專門的培養方案。

  水産養殖不光是“養魚”,重在培養創新能力。

  怎樣獲得和提升這種能力?不停地實踐,不論在實驗室,還是在生産現場。團隊的很多突破都需要在實驗室裏研究完成,學院便鼓勵本科生都到實驗室來,團隊的實驗室成了學校本科生最多的實驗室。

  學院年輕教師多,除了在基礎理論上形成“傳幫帶”外,師生們還把田間地頭當成大課堂,在廣袤的大地上提升教師與研究人員的素質和技能。

  “稻田裏也有頂天的科學問題,教師不能在黑板上告訴學生‘農民需要什麼’,關起門來搞研究不是團隊的初衷。”洪一江帶著師生們構建起“新青年講習所”模式,跟隨江西省特種水産産業技術體系、江西科技特派團的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考察調研,對當地土壤、氣候、水質等方面進行分析,因地制宜為不同地方推選最適宜的種養産品。

  以前,有農戶自發在水稻田裏養魚,種養面積不大,效益也不高。洪一江覺得這種模式很好,生態、優質,也符合人們對現代農業的新期待,可以試試看,於是就組織相關專業師生一起開展研究。

  “稻漁工程”團隊應運而生。

  團隊起步期,大大小小的技術環節多達上百項,每一項都需要因地制宜,幾乎沒有可借鑒的經驗。

  在不停歇的實踐當中,這支平均年齡僅28歲的師生團隊用了6年,足跡遍佈江西30多個縣(區),團隊師生與養殖基地的工人同吃同住,每年有超過180天圍著稻田和農民打轉,終於集成、創新、示範和推廣了6類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幫助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這些年,我們水産養殖專業成立了很多團隊,師生共同參與,以團進團出的方式,就某一具體的研究項目開展工作。”教師胡蓓娟説。

  學生邱惠敏清楚地記得,2019年暑假,她跟隨老師來到江西撫州市東鄉區調研,當地沒有河流,生活和農業用水均來自水庫。然而,受畜禽養殖污水影響,東鄉區多處水庫富營養化,造成魚類死亡,百姓賴以生存的農畜業受到重創,許多青壯年離開家鄉謀求生計。

  一系列的調研、分析後,“珍蚌珍美”團隊逐漸走向成熟,創造“魚—蚌+”生態治水模式——以珍珠蚌的濾食作用為核心,混養多種魚類,對富營養化水體進行凈化,一改當地舊貌。

  起先,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該項工作,即使在理論課上已經學過蚌的生物學測量方法和水質的檢測及浮游生物採集方法等,在實際工作時還是無從下手。通過多次跟蹤水質和蚌、魚的生長情況,學生都掌握了這些方法,成為“熟練工”。

  “蝶蚌原産日本,經過20年技術攻關,採用家係選育和傳統選育相結合培育出了我國水産新品種‘鄱珠1號’。”胡蓓娟是該項目的指導教師,“由於其先天凈水、潔水的生物學特性和濾食作用,可達到綠色凈水的目的,能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如今,優質蚌苗在全國已累計推廣30萬畝,覆蓋7個省份,項目治理水面總面積超過1萬畝,涵蓋30余個村莊,建立了5個項目示範基地。

  邱惠敏出生在海南省三亞市,不了解農村,來到老區學習後才開始跟著老師學習並加入“珍蚌珍美”團隊,在田間地頭了解新農村。現在,邱惠敏發現了農學的無限樂趣,並被保送本專業的研究生。對於未來,她説:“希望能在基層作出一些貢獻,無愧於青春、無愧於時代。”(中國教育報記者 甘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