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企入校 合作共贏 培養優秀財會人才
2021-12-13 13:36:51來源: 中國教育報責編: 陳晨

  近年來,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會計專業群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結合“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會計教研室黨支部的創新改革行動計劃,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對財會專業人才需求的轉變,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對引企入校的實踐育人模式進行創新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背後所蘊含的創新思想和開拓實踐,為新時代高職財會類專業實施引企入校實踐育人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堅持問題為導向:直面問題是教學成果的創新起點

  引企入校是校企合作的一種形式,即將企業引進校園,建立“校中廠”,將企業真實業務引進課堂,讓學生在校內從事真實業務操作。與校內模擬實訓和校外企業實習相比較,引企入校具有可實現實習業務規模化、有利於加強實習管理、可填補校內教學資源不足的顯著優勢。

  問題是創新的起始點,也是教學成果的出發點。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會專業群著力厘清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探索引企入校財會專業實戰人才培養途徑,使人才培養煥發勃勃生機。

  堅持目標為導向:精準施策是教學成果的路徑選擇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會類專業群多維發力、精準發力,科學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得各項工作落小落細落到實處。

  ——加強專業自身條件建設是引入企業的基礎

  加強實驗室場地、設備等硬體與學生規模和品質等能力條件的建設,注重專業(群)負責人與企業的協調能力、思維前瞻性、團隊領導力等,夯實引企入校的基礎。

  ——尋找能力與目標匹配的企業是引入企業的起點

  引入企業要遵循“資源互補、能力對應、目標一致”的原則,考慮行業適應度、技術配比度、目標一致度。行業適應度要求引入企業的業務類型與專業能力相匹配,技術配比度要求企業所採用的技術與企業人才培養和課程中所要求的技術水準相當,目標一致度則包括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的一致。

  ——引入業務的結構安排是引企入校模式的總體要求

  遵循“專業對應行業、課程對應崗位、項目對應業務”的原則,使專業的知識結構、素質結構、能力結構、課程結構、證書結構與引入企業的業務結構相對應。這樣引入的企業業務才能與能力培養相吻合,才能達到全面完整的實踐育人要求。財會專業群引入的業務包括從事傳統做賬、傳統報稅、新技術做賬等。合理的業務結構有利於實現專業群對應企業群、專業能力群對應職業崗位群的結構效應。

  ——引企入校的制度設計是引企入校模式的根本保障

  專業群建立了引企入校的4個層級制度。第一層級《引企入校的總體框架》,主要規範3個方面的內容:引企入校的目標、原則和方法;引入什麼企業,引入什麼業務,引入什麼資源;引入企業的行業結構、業務結構、數量規模。第二層級《校企合作協議》,規範校方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學校對企業提供的設備、場地、師資、學生,企業向學校提供的設備、軟體、平臺和業務規模,企業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的資源等。第三層級《業務操作規範》,規範具體業務操作的流程、方法,應用的技術工具等。第四層級《業務操作課程安排》,規範業務操作的時間安排、數量要求、品質要求等。

  ——業務操作的“三個融合”是産教融合的核心

  “三個融合”是指業務與課程相融合,實行“工學結合”制度。用業務操作替代課程學習的內容,如以出納業務操作替代“出納實務”課程;或替代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實訓內容,如以納稅申報業務操作替代“稅收實務”課程中的實訓內容;或替代專業綜合課程,如以代理記賬業務操作替代“會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這樣既增強了職業能力訓練的真實度,又不增加總課時。業務與證書相融合,實行“書證融通”制度,將業務操作作為證書培養的內容。實現學校學歷證書與“職業三證”的對接,將智慧財稅業務操作與智慧財稅“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接,將會計業務操作與初級會計師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將企業工作經歷證書作為跟崗實習的依據。業務與比賽項目相融合,實行“課賽融通”制度,將業務操作作為競賽項目學習培訓的內容,實現業務與“職業三賽”的融通,如將業務操作與浙江省內的財會信息化大賽項目融通、與會計技能大賽和智慧財稅大賽的國賽項目融通、與財務決策等行業賽項融通、與校內的會計技能競賽項目融通。

  ——業務安排的“三個協調”是協同育人的保障

  業務安排的“三個協調”指專業(群)在業務量、時間、師資3個方面做好與企業的協調。引入的業務量與教學時間的協調,旨在保證完成業務量。在數量保障上,將單項業務的引入量、時間與教學時間相匹配,實現和不同企業間的業務引入時間與引入量之間的協調,實施學生分批分階段參加、錯時安排的業務操作機制;在品質保障上,做好企業骨幹員工與校內專業教師業務指導的協調,將業務完成情況納入教學考核範圍。企業專家指導與校內教師指導的協調,旨在保證業務的品質。師資協調,即校內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在業務指導上的協調,通過導師團隊,建立指導教師組合,實現指導師資的協調。

  ——業務評價的“三個對接”是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

  業務評價的“三個對接”,是指專業標準與行業標準對接、課程標準與崗位標準對接、課程考核成績與業務操作效果評價對接。

  一項項創新、一次次突破,因地制宜,經過不斷的創新和再創新,專業群將難點變成了一個個亮點,不僅滿足了學生真實業務操作的實習需要,還産生了資源集聚效應和企業集聚效應。

  堅持效果為導向:特色鮮明是教學成果的喜人成效

  經過多年探索,如今,專業群先後與杭州巨都財務諮詢有限公司、雲賬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杭州恒生聚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聯集團教育科技公司浙江分公司4家企業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係,共同組建了4個具有持續性的實踐基地:巨都代理記賬部、雲賬房智慧財稅大數據中心、中聯財稅共享服務中心和恒生聚源金融財務數據工廠。引入了傳統做賬報稅,智慧化代理記賬,智慧化票、財、稅,財務數據採集處理和應用4種類型的業務,實施了4種不同的運行模式,特色鮮明、成效喜人。

  “三不變”的巨都模式,即企業指導教師長期不變、引入的企業業務長期不變、學生業務操作的時間長期不變。企業指導教師經過長期指導學生,掌握了教學規律;引入的企業業務保持不變,穩定了業務操作與專業課程的銜接與合一;業務操作時間不變,有利於教學安排。

  “四結合”的恒生模式,是將業務操作與專業課程相結合、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與黨建工作相結合、與勤工儉學相結合。將業務操作與財務數據採集課程掛鉤,完成規定的業務量作為該課程實訓的成績。將業務操作作為勞動課程的內容,通過工學結合打造勞動教育的新形式。將業務操作融入課程思政。將業務操作作為學生勤工儉學的內容,開創了以專業基本技能學習與勤工儉學相結合的制度,該業務的特點是有償性和方便性。

  “三方合作”的雲賬房模式,特點是業務量大、業務來源廣,參與的學生和指導教師多。將財會學生、財務軟體、財務業務3項資源結合到一起,承接做賬業務,業務指導團隊由三方人員組建,其優勢是:軟體智慧化,便於操作;業務本地化,便於協調;業務指導團隊化,能力互補。

  “三融通”的中聯模式,即課證融通、課賽融通、課服融通,將智慧財稅業務操作與智慧財稅“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學、智慧財稅競賽(省賽、國賽)項目、智慧財稅社會培養服務融為一體。

  引企入校模式的良好運行,使已經合作的企業對學校産生吸引力,將新的業務引入學校,業務增加又帶動其他教學資源的引入,形成資源集聚效應。

  ——形成了“四個三”的引企入校實踐育人模式

  “四個三”的引企入校模式:一是産業資源“三進”,即企業業務進校園、産業技術進教材、行業專家進課堂,由此建立了企業業務生態體系;二是課程內容“三通”,即企業證書、技能競賽、職業標準與專業課程融通,由此建立了證書競賽的實踐課程體系;三是專業教學“三化”,即利用企業的智慧化軟體、進行規模化業務操作、建立職業化教學環境,由此建立了智慧財稅課程體系;四是人才培養“三統一”,即教學內容與工作領域相統一、實習內容與工作崗位相統一、學業評價與員工考核相統一,由此建立了教、訓、培一體化的評價體系。

  ——形成了産業群協同專業群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會計專業群中的大數據與會計、財稅大數據應用、財富管理3個專業根據其專業特點、人才需求特徵、人才培養模式,與産業群中的巨都財務、中聯教育、恒生聚源、雲賬房4家企業的不同資源、技術、平臺、業務進行對接,達到了産業資源結構與人才培養資源需求結構的協同,將産業資源供給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優勢,最終實現産學合作、協同育人。

  ——促進了專業的“三教”改革

  專業教師通過“導師制”和“學徒制”參與業務操作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了做賬、報稅和財稅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實現了從“雙師型”向“複合型”的提升;通過引入業務場景、流程、技術,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的智慧化教學改革和“場景教學”;通過引入業務標準,將業務操作標準與課程內容對接,編寫了“活頁式”新型教材。

  ——拓寬了實踐教學的內涵

  在引企入校的過程中,將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實現了服務社會功能;將實踐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開創了專業化勞動教育的新路徑;將實踐教學與勤工儉學相結合,拓寬了勤工儉學的範圍。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會專業群的引企入校實戰人才培養,既有“大刀闊斧”的大氣象,又有“拈針繡花”的細功夫,每個環節都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産生了共振疊加的實際效果。創新與務實碰撞,迸發出了無窮的活力。

  未來,財會專業群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推進專業群教育綜合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實戰性強的優秀財會人才。(作者 王麗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