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群職教一體化發展新路
2022-01-18 15:19:58來源: 中國教育報責編: 陳晨

  蘇州是崇文重教、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長三角先進製造業集聚的重要中心城市。面向“十四五”,蘇州職教系統正在加快建設根植江南文化、賦能蘇州製造、産教深度融合的現代一流職業教育,面向蘇錫常、服務長三角,聚力“一體化”設計,聚集“高精尖”産業,聚焦“高品質”發展,努力培育新時代蘇式職教的品牌樣板,為全國城市群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探索新路徑。

  聚力“一體化”設計

  形成區域統籌發展新格局

  建設示範引領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是蘇州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題中之義。為此,蘇州正在整體構建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一體化招生改革,形成長三角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一體化聯動發展新格局。

  在構建示範區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方面,成立了部省共建蘇錫常都市圈項目蘇州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按照“信息共通、資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原則,落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職業教育一體化建設方案》,統一中職學校專業設置和教學標準,實現區內學分互認、學生跨校選課、學習成果互通互認,構建一體化發展機制。

  在深化示範區職業教育一體化招生改革方面,加強了長三角地區協作,擴大示範區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落實中高職貫通培養計劃。在2020年首次跨省招生基礎上,蘇州市吳江區與上海市青浦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區三地教育局共同改進招生工作,形成一體化招生工作意見,三地六校共拿出20個專業255個學位跨省招生,並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

  在推進滬蘇職業教育一體化聯動發展方面,在嘉(嘉定)昆(昆山)太(太倉)協同創新核心圈內構築優勢專業佈局動態調整機制、師生互訪機制、設備共享機制和校企合作聯動機制,太倉聯合企業攜手華東師大探索産業人才貫通培養、跨區域培養試點項目。常熟經開區、常熟濱江職校、喜馬拉雅公司共建“政校企”合作模式,推進常熟濱江職校與上海石化工業學校合作項目。蘇州市職業大學與上海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簽約共建,實現教育資源、産業資源和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優勢相融。

  聚集“高精尖”産業

  樹立産教深度融合新標杆

  蘇州因産業而興,因製造而榮,聚集了16萬家製造業企業,2020年GDP總值突破2萬億元,位列中國製造業第一方陣。蘇州發揮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發展新引擎作用,定向發力,深度賦能“蘇州製造”産業需求。

  建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匯聚多方行政力量,頒布實施省內首個校企合作規範性文件《蘇州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出臺《關於推進蘇州市職業院校企業學院建設的意見》《關於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意見》等,實現跨系統和跨部門制度協同,引導和規範校企合作行為,對生産性服務業、服務型製造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予以優先支持,對成績突出的合作企業,在技術改造、新技術新産品推廣應用上予以扶持。

  以職教集團、企業學院、産教融合型企業、産教融合聯合體四大載體為依託,積極搭建産教融合平臺。職業院校牽頭成立18個職教集團,共築校企“命運共同體”。開展企業學院建設,形成校級“戰略合作型”、院係“夥伴合作型”和專業“技術合作型”三級企業學院建設機制,已遴選三批38個市級優秀企業學院。積極支持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産教融合型企業,獲批1家國家級和47家省級産教融合型試點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對接蘇州千億級産業集群,構建高端裝備製造、高端紡織、核心信息技術和汽車及零部件4個産教融合聯合體。

  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要領域和新興産業,初步形成了基於創新實踐基地、研發中心、融合發展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的“産學研創”協同育人模式。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基於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理念成立的蘇州智慧製造融合發展中心,總投入1.7億元,佔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匯集了蘇州10大板塊68家先進智慧製造企業的示範典型,整合了22所職業院校産教融合實踐路徑,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智慧製造職業體驗架構,成為全市職業院校的教學實踐基地、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和校企産融對接的綜合服務中心,樹立了職業教育産教深度融合新標杆。

  聚焦“高品質”發展

  打造技術技能人才新高地

  共建“強富美高”新蘇州,打造職教新高地,對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蘇州優化學校佈局結構,注重專業集群式發展,挖掘江南文化基因,培育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佈局東區西園結構,實現人才與技術的集成供給。“東區”是以培養本科及研究生人才為主的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西園”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蘇州國際教育園,入駐了13所職業院校,涵蓋了本科、專科、中職以及終身教育、職業培訓等的多種辦學層次和類型,在校師生近10萬人。目前,在蘇州城市兩翼已初步建成技術創新與教育教學有機互動的新城區,以技術創新反哺教學,成為蘇州産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創新源、技術源和人才源。

  統籌專業集群發展,首創職業教育地方標準。蘇州職業院校緊密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點産業集群,開展專業群建設。目前15個大類專業覆蓋了全市主導産業、新興産業和重點服務業,建成省現代化專業群53個,專業結構與産業結構高度吻合。在全國率先制定《雙元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南》《雙元制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建設規範》等地方標準,以標準化建設引領職業教育品牌建設和推廣。

  挖掘江南文化基因,培育文化藝術技能人才。傳承江南文化,賦予職業教育更多歷史人文內涵,支持地區“老字號”品牌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開發建設評彈、茶藝、緙絲、禦窯金磚製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共建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傳承中心。依託絲綢、蘇繡、核雕等特色産品、傳統工藝,擴大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在促進人文交流的同時,加快培養適應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掌握國際通用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依託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建設項目,蘇州將大力發展辦學條件優良、産教深度融合、體系構建完備、支撐終身教育、服務能力突出、群眾高度認可的現代蘇式職教,發揮蘇錫常都市圈的頭雁作用,建成蘇州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産教融合機制改革先行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示範區、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核心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職業教育樣板區。(作者 周志芳 中共蘇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蘇州市教育局局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