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學期開學在即,教育部1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2年度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雙減”在現有成效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向縱深突破,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
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有效性
作業一直都是減負話題的核心關注點,為鞏固“雙減”效果,2022年度教育部對如何佈置作業提出更高要求。
“要提高作業設計水準。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注重調結構、提品質。進一步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水準,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有效性。”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説。
實際上,“雙減”實施以來,如何高品質、靈活地佈置作業,早已成為學校著力研究的方向。
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王攀介紹,“雙減”實施以來,西城區開展了作業品質的提升工程。以課後服務時段的作業完成率、作業的彈性和個性為著力點,撬動“雙減”向縱深發展,成效不錯。“下一步,將繼續以單元和知識領域為基本單位,梳理知識圖譜,再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準,來進行作業的分層分類設計。”
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校長褚新紅介紹,該校已經開展了“科學有效作業設計”主題教學研究活動,還把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和拓展性難點問題,錄製成“微課膠囊”,供學生選擇。
作業壓總量、控時間只是表面,如何實現高品質、有效果才是關鍵。因此,提高課後服務水準,營造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成為必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作業設計可以視為撬動“雙減”向縱深突破的第一個支點。
呂玉剛説:“提高課後服務水準,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上突破,都是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引入第三方跟蹤評價效果品質
負擔減輕了,但是萬一學生沒學會怎麼辦?這是廣大家長面對“雙減”問得最多的一句話。
“為了更加客觀地了解各地各校‘雙減’落實情況,教育部也將委託第三方開展獨立調查,進行跟蹤評價。”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説。
引入第三方評價,同時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在提高信息化應用水準上取得突破。這些,都是2022年基礎教育領域重點工作,不過,當前最重要的仍然是提高課堂教學水準和教師能力。
“減負是治標,目的是提質,促進基礎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朱東斌説,“在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品質方面,首先應將重點放在提高課堂教學水準上。要求教師精準分析教情學情,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作業、期末考試、學業品質監測等途徑,逐一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答疑和拓展提高工作。其次要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切實提高教師的‘六種能力’,包括教師育德能力、課堂教學能力、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課後服務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導能力。”
此外,教育部同時要求各地各校做好教學品質監測,並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學校辦學品質評價體系。
“今年教育部將專門召開一次推進中考命題工作的會議,對進一步提高中考命題品質進行重點部署。要推動落實幼兒園、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品質評價指南,切實發揮品質評價的導向作用。去年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對整個基礎教育的品質評價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我們要切實發揮好這三個指南的引領作用,構建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呂玉剛説。
家校溝通有力推動“雙減”
“學校在開學後,要召開一次專題家長會,全面介紹去年秋季學期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成效和情況,特別是教育教學品質保障的情況。”呂玉剛説。
“雙減”推進以來,家校溝通話題被提及的次數明顯增多。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家校之間的溝通多數是“家長反映情況,老師佈置任務”,缺乏對共同育人深入的探討和設計。高等師範教育中也缺少家校共育、作業設計、課後服務管理等方面的課程。面對“雙減”,部分家長不理解,不敢減,或者不想減。就覺得學校不讓報班,不明白“雙減”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也不清楚自己應在“雙減”中承擔什麼樣的角色。
因此,“積極開展家校溝通”成為“雙減”向縱深突破的另一個重點。
實際上,“雙減”效果比較好的學校,家校溝通也是相對比較深入的。天津岳陽道小學將科學延展、綜合實踐、德育、“愛的陪伴”家長課程融合在一起,打破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壁壘,使學習與實踐、體驗與探索緊密結合,全校課後服務學生參與率達100%,家長滿意率超過99%。北京市西城區上學期通過區家長學校網上課堂推送“國家和北京市‘雙減’政策分析”“家校社聯動做好生命守望者”等課程,就“雙減”政策進行深度解讀。區內各學校召開以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負擔為主題的家長會、家長沙龍等系列活動,包括“家長課堂”“志願者”,走進校園,增進家長對“雙減”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終有力推動了“雙減”。
呂玉剛説:“經過2021年秋季學期的工作,教育觀念發生了積極轉變。廣大家長逐步樹立‘健康第一’的育兒理念,更加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們要積極聽取家長對本學期進一步做好‘雙減’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增強家校協同工作的合力,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減’工作的信心。”(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