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2022-05-25 17:58:57來源: 光明日報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5月17日,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學生體驗傳統體育運動蹴鞠。新華社發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名家閱覽室,學生在閱讀書籍。新華社發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水準,主要看兩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普及水準,二是世界級高水準大學狀況。”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總督學顧問瞿振元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在這兩個方面取得了令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驕人成績。

  十年來,普及水準實現歷史性跨越——“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提高27.8個百分點,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十年來,教育服務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當前,我國新增勞動力的53.3%接受過高等教育;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由高校承擔。

  十年來,教育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我國醫學教育標準和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實質等效,工程教育加入《華盛頓協議》實現國際多邊互認,學歷學位互認覆蓋56個國家和地區。

  1.劍指一流,勇攀拔尖創新高峰高地

  紮根中國、劍指一流,始終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歷經近兩年的醞釀、遴選、認定,2017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42所學校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95所學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5年之後,2022年,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開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再掀新篇章。這份備受矚目的名單,囊括了147所建設高校,331個建設學科(不含自定學科),其中,基礎學科佈局59個、工程類學科180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92個。

  “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價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在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頂尖學者回歸到創新成果産出、從“四新”建設到人才培養……一點一滴的改變,為我國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原動力,也為我國勇攀拔尖創新高峰高地提供人才基礎。

  從楊振寧到丘成桐、從施一公到謝曉亮,這些年來,一大批享譽世界的中國學者,陸續從海外回到中國任職,直接帶動了一批學科發展與科研成果産出,為國內大學向世界一流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嫦娥探月”“羲和號”“天眼”到“奮鬥者潛海”,從“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到“九章”量子計算機,從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到碳化矽材料關鍵技術,從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到首款新冠中和抗體藥物上市,高校參與破解了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生力軍。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蹄疾步穩,著力打造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新教改、新品質、新體系。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發佈,376所高校設立1011項新文科項目,新增3202個文理、文工等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專業點,蓬勃之勢盡顯。

  2.強基固本,促進科研育人提質增效

  戴上VR眼鏡,不出校門即可“親臨”巍峨的宮殿、深邃的古墓等考古現場,是種什麼樣的體驗?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學生祖岳體驗學校建成的國內首個沉浸式考古虛擬教學實驗室後,頓時感到PPT課件上的平面圖、課本上的文物“活了起來”。

  “水課”少了,有收穫的“金課”多了;乾巴巴念PPT的老師少了,給本科生講課的知名教授多了;課程形式更加開放多元,慕課、虛擬倣真課讓學習可以“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都是現今不少大學生的切身體會。

  近年來,“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基本理念在各高校紮根,“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制度硬起來、品質高起來”成為普遍共識,推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的“四個回歸”,建設高水準本科教育的集結號正在吹響。

  出現在高校學子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關鍵詞,不只有“金課”,還有書院、“強基班”“貫通培養”,精工社區“奇妙日”、求是社區“知行講堂”,強化文化浸潤,聚焦情感體驗,2018年開始推行大類招生、書院式管理後,各書院社區成為北京理工大學學生的活動空間、課堂外育人的紐帶和平臺。

  “給強基班上課,‘備課要更深一些’,因為他們對一些課題的鑽研深度往往超出老師的預料,可見,他們對基礎學科的研究起點更高,動力更足。”中央民族大學招生就業工作處招生辦公室主任龐建超這樣評價歷史、哲學兩個強基班學生。2022年,“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增加到39所,將高等教育入口選拔和培養相貫通,力求破解基礎學科人才短缺瓶頸。

  “以本為本”,還改變了對教師的評價。“把課上好也能評教授,這是一個好的變化。”得益於過硬的教學實力,55歲的中國藥科大學理學院教師蘆金榮成了學校第一位“教學型特聘教授”。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激發科研工作者創新活力,探索多元晉陞路徑,評價體系改革讓他們更好地將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將育人碩果結在校園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與變化成績斐然,高等教育活力不斷加強,學科專業與課程結構等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辦學水準、人才培養品質不斷提高,正在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為一種創新性教育模式。”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表示。

  3.輸血造血,回應社會發展新需求

  “在參與重大任務服務保障過程中,我由衷體會到什麼是將自己所學奉獻給黨和人民。”北京理工大學數字表演與倣真青年創新團隊博士生薛彤參與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和群眾遊行等一系列重大活動,與團隊師生一道共同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活動建模倣真軟體及系統,用“最強大腦”為慶典活動打造了智慧化技術“後盾”。

  推動“一帶一路”共建,94種外語非通用語種專業實現“一帶一路”國家官方語言全覆蓋;服務高水準對外開放,國際經貿規則、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國際新聞與傳播等專業相繼建起;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互聯網金融、數字經濟、養老服務管理等專業方興未艾……面向社會發展新需求、積極開拓新行業新領域,是高校“輸血造血”使命擔當的又一寫照。

  “2011年起,教育部實施了對口支援高校博士、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計劃。截至目前,為各支援高校單獨劃撥4507名博士和1522名碩士招生計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有了人才,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邊防管理等一大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急需緊缺的專業在西部高校紮根,服務當地發展。

  “中國蘋果種植品種較為單一,面臨同質化競爭問題。經過多年研究,我們培育出了瑞陽、瑞雪兩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雜交新品種。”在農林扶貧聯盟的牽線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作開辦蘋果産業技術培訓班,助力甘肅莊浪蘋果産業升級。

  “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最直接、具體、生動的戰略實踐。通過積極調整優化區域高等教育戰略佈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西部高等教育辦學水準、人才培養品質、科研創新水準、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吳岩表示。(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周世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